“一直順風順水且游離于監管之外的陽光私募基金今年以來接連遭遇重創,先是公募一對多開閘與之拼搶業務,后是對市場判斷有誤導致多只陽光私募踏空,眼下證監會的監管之手也首次伸向了陽光私募。記者昨天獲悉,證監會稽查總隊首度對涉嫌違規的陽光私募——湖北國貿盛乾投資有限公司開刀,對該公司進行立案調查。市場分析認為,此舉對陽光私募的形象是一次打擊。更有多位專家表示,這或許意味著管理層要加強私募的監管力度,不排除管理層將出臺相關法規,對該行業加以規范。”
■新聞事件
國貿盛乾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由于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證監會稽查總隊決定對湖北國貿盛乾投資有限公司(簡稱國貿盛乾)進行立案調查。至此,該公司也成為首例被證監會調查的陽光私募。
記者從該公司的網站看到,國貿盛乾注冊資本3000萬元,于2008年初成立于湖北武漢,經營范圍為風險投資、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股權投資、實業投資及房地產投資;旅游投資、資產委托管理咨詢、投資咨詢、企業財務咨詢等。
對于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國貿盛乾總部的張小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證監會稽查總隊確實對公司進行了調查,具體的調查事項目前不能透露,公司方面也正在等證監會的調查結果。因此,目前還無法確定公司的違規事項。
對于公司另一只正在醞釀過程中的私募產品,由于此次調查而胎死腹中的說法,該人士表示,公司暫時不愿對此作出回應。
在立案調查國貿盛乾的過程中,證監會稽查總隊還發布公告,要求陳杰、崔曉黎、胡文松、王振宇、陳偉、張樂鵑、艾龍、黃克等8名自然人,于6月25日之前前往證監會協助調查,逾期不到者,稽查總隊將依法采取相應措施。
■專家解讀
或將出臺法規加強行業規范
就此事件,多數市場人士猜測,管理層可能要加強私募的監管力度。
“很明顯,管理層試圖要加強私募的監管,此次國貿盛乾被調查就是很好的證明。”德圣基金研究中心江賽春對于此番證監會破天荒的出手調查陽光私募表示在意料之中。他表示,私募經過了前期快速的擴張和發展,該是管理層出手加強治理的時候了。
信達證券劉明軍也認為,經過這一事件之后,不排除管理層將出臺相關法規,對該行業加以規范。引導私募朝著正規的渠道進一步發展。
事實上,游離于監管之外多年的陽光私募在今年年初才算是首次被納入監管范疇。就在今年2月,銀監會下發《信托公司證券投資信托業務操作指引》,對現行信托公司與陽光私募合作的證券投資業務模式予以了肯定,且在對陽光私募設置較高準入門檻的同時,也要求對私募基金經理進行備案。
上海新望聞達律師事務所宋一欣介紹,我國私募基金一直游離于法律監管之外。因此,他建議應該盡快修訂《基金法》,否則既不能適應金融行業發展的需求,也不能適應基金業的快速發展,更無法有效地防范風險。一旦出現糾紛,投資者權益難以得到法律保護,容易成為社會不穩定的因素。
■案情分析
操縱股價等應是調查重點
陽光私募首次被管理層調查在業界引起很大反響。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江賽春認為,此舉無疑對陽光私募的形象是一次沉重的打擊,同時也給行業敲響了警鐘。
對于此次公司被立案調查的原因,信達證券基金分析師劉明軍認為,由于此次調查還涉及8名自然人,目前尚無法確定這些自然人到底由于什么原因而與國貿盛乾聯系到了一起。因此,公司被調查將有幾種可能性。首先,就是對于公司的資格是否合法展開調查。另外,公司在投資的過程中是否涉及內幕交易、是否存在操縱股價等行為,還有就是是否超越了投資范疇。后兩種應該是重點調查的方面。
公開資料顯示,2008年,在公募基金全軍覆沒的尷尬局面之下,陽光私募可謂是風頭出盡。在國金證券研究所覆蓋的范圍內,2008年度發行設立的陽光私募產品有98%戰勝大盤,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有少數私募取得正回報。
記者注意到,在2008年下半年的暴跌行情中,國貿盛乾信托產品取得10.66%的收益,在全國所有非結構化私募基金中排名第一。
■名詞解釋·陽光私募基金
一般是指私募信托證券基金,主要投資于二級證券市場,與私募股權基金(PE)重點投資于一級股權市場在投資對象上有所區別。
陽光私募是借助信托公司發行的,經過監管機構備案,資金實現第三方銀行托管,有定期業績報告的投資于股票市場的基金,其與一般(即所謂“灰色的”)私募證券基金的區別主要在于規范化、透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