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報記者 屠海燕
在創業板推出前夕,記者就創業板應采取何種新股發行方式,采訪了深圳創投公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守仁。
王守仁指出,A股市場目前的新股發行方式有許多弊病,各方面意見很大。集中表現為發行價格過高,從而給二級市場帶來風險——上市時行情好,價格炒得更高,第二天就大量出貨,套牢后來者;行情差時第二天就跌破發行價。其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投資者的投機心理或者詢價機制,而是因為A股市場增發非常困難。
由于上市公司二次增發過程漫長又艱難,企業在首發時就希望盡量多圈錢,而券商也樂于從中多得報酬。兩廂情愿下,怎么可能不推高發行價?王守仁認為,借鑒國外總量控制、分次發行的方式,比較符合創業板的情況,有助于創業板成功推出,健康發展。
王守仁將這種發行方式解釋為由“三個樂章”組成。
企業首先向相關部門(在中國是證監會)申請,提出在未來三五年根據發展需要共發行總量多少的股票,首期發行多少,取得批準。由于今后還有多次籌資機會,有可能抑制企業首期“一次撈飽”的沖動。
如果該企業發展情況良好,符合再次發行的條件,經申報核準后就可以擇機啟動增發程序。而這一批準權限已經到了交易所,沒有繁復的再申請手續。再發與首發的時間間隔在香港起碼為半年。由于有充分的獲得資金注入機會,企業每次的發行價自然不會要求太高。
投資者則可通過認股權證來把握機會,控制風險。由于要多次發行,當然就產生了相關權證的需求。創業板的上市企業雖然符合發行條件,但其上市后的成長性卻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穩健的投資者需要觀察一段時間、又不希望放棄機會,這時他可以選擇投資認股權證,通過分析上市企業成長性、上市后股票表現以及當時市場基本面等因素綜合判斷,并決定是否行權。如果企業成長性萎縮,肯定會拋出權證,損失會很小。這樣,投資者也不會為了投機而一窩蜂的去搶首發股,盲目推高股價。中國的權證市場也能夠隨之繁榮。
相關專題:
相關報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