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監會草船借箭一統債市
引入上市銀行做大場內債券市場規模 牛熊轉換企業融資股改債
本報記者 金水 北京報道
2008年是股票市場的熊市,卻是債券市場的牛市,監管層借牛市加快了債券市場建設的步伐。
2009年1月19日,中國證監會和中國銀監會聯合發出通知,上市銀行可以向證券交易所申請從事債券交易,試點期間,在證券交易所固定收益平臺,從事國債、企業債和公司債等債券品種的現券交易;證券交易所應向相關商業銀行提供債券專用席位和相應的技術支持。
一位熟悉管理層的市場人士透露,證監會希望引入大塊頭的上市商業銀行活躍交易所的場內債券交易,啟動債券市場融資,服務于經濟增長保八。
2008年,債券市場走出了火爆的牛市行情。據天相投顧統計,2008年第四季度多數債券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達到5%。據WIND統計,上證企業債指數從2008年1月2日的113點上漲到2008年12月31日的132點,漲幅接近17%;上證國債指數從2008年1月2日的110點上漲到2008年12月31日的121點,漲幅達到10%。
在信達證券研發中心總經理呂立新博士看來,債券市場的牛市讓管理層加快了債券市場建設步伐,而這是多層次資本市場規劃中的一部分。“未來的債券市場應該以交易所的場內債券市場為中心,因為只有這個市場可以讓自然人和法人都參與,而銀行間債券市場局限于少數機構投資者參與,普通投資者根本無法參與。”呂立新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建立統一的債券市場是未來的一個方向,國務院研究室宏觀經濟司副司長陳祖新對此不愿作過多評價。
“為了方便企業債券融資,央行已經取消了原來發債要求凈資產不得低于5億元的規定。”信達證券債券分析師李建朋告訴記者,對于很多企業來說,無異于打開了一扇發債融資的大門。
證監會盤算“蛇吞象”
場內債券市場提速
證監會的如意算盤是引入上市銀行這一債市超級主力機構,做大交易所主導的場內債券市場規模,然后,推動企業發債融資,服務于2009年國民經濟增長保八的重任。但上市銀行也是一個市場運作的上市公司,需要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證監否可能“剃頭挑子一頭熱”呢?
其實,早在2008年12月13日國務院發布的金融三十條就明確提出推進上市銀行進入交易所債券市場試點,這是自1997年禁止商業銀行進入交易所債券市場以來,上市銀行12年之后重新獲準進入上海和深圳交易所債券市場。
國海證券資產管理部總經理王書旭終于看到一扇門向他打開了,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一直不能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如今,交易所主導的場內債券市場正成為政策鼓勵發展的新方向,很多大型的債券比如國債、地方債、重點項目債和公司債等都會選擇場內場外兩個市場同時發行,王書旭感覺不用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今后通過場內交易市場就可以完成債券資產配置。
據WIND統計,2008年銀行間債券市場現券交易規模達到37萬億元,而滬深兩市債券交易規模僅僅2200億元,銀行間債券品種多達200個,給機構投資者很大的選擇余地,而交易所的場內債券市場僅占3%。
在呂立新看來,商業銀行是債券市場當之無愧的主角,成為左右債券交易市場的最重要機構投資者,銀行間債券市場老大地位短期內很難改變,交易所債券市場規模畢竟太小了,蛇吞象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第一步是先開始融合,但離建立統一的債券市場還很遠,畢竟這涉及不同的監管部門,很多問題比較敏感,這也很難說是商業銀行愿意就可以的。”呂立新說。
“銀行間場外債券交易市場的特點就是商業銀行、基金和保險等大機構云集,能承接巨無霸的債券發行,特別是國債、重大項目債券融資和金融債的發行主渠道,弱點就是銀行間場外債券交易不活躍,流動性比較差;交易所的場內債券市場交易比較活躍,流動性比較好,但缺少銀行這樣的超級主力機構,市場規模很小,能承接的債券發行規模也比較小。”王書旭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今年,交易所債券已經存在泡沫了,很多企業債已經透支一年的收益,交易所的品種比較少,可以選擇的投資標的不多。”王書旭說。
“草船借箭”引出
債券市場新機會
自從2008年9月17日,證監會發審委批準最后一家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IPO以來,已經有近4個月沒有審批新股發行了,而新股發行制度也在2009年醞釀一場變革。
“股市融資功能已經基本喪失,排隊IPO的企業已經超過600家,而銀行信貸主要爭奪的是國家支持的大企業和大項目。”著名金融專家汪康懋教授說,拯救經濟,首先要救企業,國有大型企業可以獲得政府的注資,債券市場重點要支持企業融資,尤其是中小企業,而不僅僅作為國債、地方債和國有重點項目債的一個交易平臺。
“大股東都支持上市公司發債,而不希望發股稀釋股權,發債成本很低,至少低于公司內部收益率,這樣不占用資本金就可以獲得差額的收益。”王書旭說,“要發展債券融資,就要活躍債券交易,壯大市場規模,而這些都離不開債券市場的超級主力機構——擁有龐大資金規模的商業銀行。”
“上市銀行很愿意進入交易所的場內債券市場,畢竟交易所的企業債和公司債利率都比較高,增加了銀行資金新的投資品種,交易方式比較靈活,可以集合競價交易,也可以協議交易,而銀行間的場外債券市場只能是點對點的交易方式。”一位上市銀行的資深專業人士透露了大多數商業銀行的心態,“交易所的場內債券市場品種少,規模小,對銀行間債券市場影響很小,目前對商業銀行來說還是一個雞肋,不過,未來前景很不錯。”
自1997年開始,商業銀行就禁止進入交易所的場內債券交易市場,原因就是因為當時銀行違規資金借道債券市場進入股市。如今,會不會重新引發銀行資金違規進入股市呢?
“這次不可能導致銀行資金違規借道進入股市,上市銀行進入交易所的場內債券市場只允許做債券交易,不能做債券回購,另外,券商都已經實行第三方存托管了,銀行資金不可能進入股市。”上述資深銀行業人士這樣回答記者。
眼前,最麻煩的是處于過渡階段,商業銀行需要適應兩套監管模式,銀行間債券市場結算托管的機構為中央國債登記公司,而交易所債券市場結算托管的機構為中央證券登記公司,歸屬證監會和銀監會兩個部門監管。
“盡管這次聯合通知中提到的重要一條就是今后雙方準備聯合建立應對未來市場的監管模式,但是,要建立統一的債券市場和監管模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位市場人士說。
汪康懋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過去,商業銀行長期依賴債市,存在嚴重問題,存款大部分都用于購買國債、大型企業債和金融債等享有國家信用的債券,也不用費心去給企業放貸,這樣下去,經濟增長的壓力就越來越集中到政府頭上。”
中石油回應高盛:唱空切勿沒譜
2009年有望帶動A股反轉
本報記者 寧國強 北京報道
近日,高盛的一篇“高度看空中國石油”的研報在市場引起波動,并引發一輪估值之爭。在中國石油(601857.SH)這只備受爭議的股票進入申銀萬國、中信證券、海通證券等國內機構的推薦名單之后,以高盛、大摩為首的國際投行也站出來發布了截然相反的評級報告。
其中,高盛的報告從大宗商品價格走向以及中石油業績情況等方面推測,對中國石油A股和H股12個月的目標價格分別下調到5.85元和4.1港元,與當日公司A、H股的收盤價相比均有近42%的下跌空間。
受此影響,上周中國石油H股暴跌12.82%。不過這份研報對A股中石油的影響較小,它在公司及國資委相關利好的背景下,通過部分機構主力資金的力挺,成為引領滬深大盤明顯回暖,收出一根周陽線的關鍵,本周中石油走勢仍然穩定,截至發稿日,A股中石油報收于10.50元。
截然不同的判斷讓市場目瞪口呆。信達證券石化行業分析師郭荊璞表示,國外投行對中國石油下調估值,主要原因是對原油價格的估值下調。
對于高盛這份研報,中石油一位內部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回應表示:“研究機構看空股價不能沒譜,也不應為利益所驅。”
中石油質疑高盛唱空目的
在《華夏時報》記者的采訪中,高盛北京方面聯絡人此次并未就這一研報提出進一步的回應,亦未向本報提供該研報的原件。
中石油一位內部人士則就此事件向記者表示:“高盛說的就準嗎?看高油價200美元一桶的是它,現在來唱空的也是它,現在這么急著看空我們公司股價,其中有什么利害所在,我們就真不知道了。”
事實上,高盛1月9日發布這一研報,恰逢中石油10日召開的“國脈萬里行總結匯報會”。據悉,中石油集團總經理、黨組書記蔣潔敏在會上對2009年的油氣產量提出了要求。他說,2009年中石油應力爭實現油氣總量年均5%左右的增長,把國內油氣勘探作為重中之重。
分析人士認為:“高盛、花旗等投行對于大盤指標股以及中國股市下一步走向的看法,與以本土券商為代表的部分機構看法已經出現了分化,高盛等海外投行已經在低價拋售數年前購入位于北京、上海等地的樓宇。這表明,高盛和花旗等相關投行可能再次出現嚴重的資金緊張問題,進而迫切需要從包括中國在內的市場抽出一部分現金。”
一位私募人士表示,高盛很有可能是故意唱空,然后買入,這是國外投行的老招數了。從國內方面看,短期內石油仍是國家的命脈,部分券商會買入中石油,自然也就不希望其下跌。此外,他認為高盛對市場的影響也只是短期的。
2009:不會大跌,亦難大漲
自中石油暴跌以來,不斷有國資委等政策面的聲音傳來,認為中石油“股價偏低”有損國有財富的總量。
“中石油在A股的地位很重要,A股市場不希望它有大的動作,不會大跌,大漲也是很困難的。”一位基金人士告訴記者,“A股諸如融資融券等制度出來后,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該股A股走勢,不排除借中石油債券賣出,再買入。”
“本輪行情運行至今,已經出現行情從中小盤股試探性地向大盤股轉換的跡象。當然多空雙方爭奪的焦點又不局限于石油股,其他金融股,如證券和小銀行甚至創投概念也是目前的熱點。”中信證券某策略分析師表示。
一些比較樂觀的分析師認為,中國經濟可能于二季度便出現V型反轉。如野村證券高級經濟學家孫明春認為,如果不是嚴冬的季節因素,中國經濟可能還要更早些出現反轉。因此該公司才著重推薦預期明朗、管理成熟的大盤股。
但是,據記者早先采訪到的情況,中石油抄底海外原油市場卻出現了儲油困難的情況。一則石化雙雄手中的儲油能力有限;二則儲油成本也有上升跡象;三則如果成品油銷售不旺,也會加大公司經營壓力。以上因素目前被認為是中國石油等相關公司抄底不暢的暫時困難。
謝國忠:我從沒有看空中國
本報記者 賀江兵 北京報道
這幾天,謝國忠的“心里頗不寧靜”,緣于他的中國國籍被無端改成美國國籍,《華夏時報》記者用單位座機打他電話一直不接聽,于是,記者用自己的手機打(他曾給記者打過手機),響兩下他就接了。
“我從來沒有看空過中國經濟,我看空過東南亞、歐美和韓日。我只是在A股泡沫形成后提示過風險,并說合理點位是2500點。其他點位不是我說的,時間是2007年11月,我第一個跟你說的,可是你怕挨罵沒寫出來,我才對別人說了。我說的都是這個點位,至今沒變。”謝國忠對本報記者說:“看空股票并不是看空中國經濟,中國的A股不能正確反映中國經濟。”
謝國忠對亞洲金融危機、香港房價跌一半、石油跌至30美元、美國和世界經濟衰退、花旗一分為三、A股跌至2500點等大勢預測一般都是提前兩年。
說真話是要付出代價的,他2006年曾說新加坡金融機構幫助海外貪官洗錢,導致離職,去年爆出的陳水扁通過新加坡金融機構洗錢案,證明謝國忠說的對。
從來看多中國
看空歐美韓日
《華夏時報》:有媒體指責你是“空軍司令”,一直唱空中國經濟,你接受采訪時說過嗎?
謝國忠:什么是唱空?我不贊成用這個詞,應該是對經濟的一個預測,對經濟發展前景看好,勉強可以稱作看多;反之勉強叫看空吧。
我從不唱空任何經濟體,我希望大家都很好,對于中國經濟我更希望它好。對于美國經濟,我只是前幾年發布報告預測到其在2008年衰退,這不是我希望的,我也希望美國經濟能好,這對中國的經濟特別是出口企業有很大的好處。
我從來沒有希望人家不好過,說我“唱空”,不是事實。
在我看來,1990年,從我在世界銀行工作以來,我從沒看空過中國經濟。我在上世紀90年代初看空過東南亞。本世紀我看空過美國,并在2005年和2006年連續發表我的觀點,美國將在2008年衰退,接著是日本和歐洲。
《華夏時報》:你真的是一個悲觀主義者嗎?
謝國忠:怎么說呢?我對中國樂觀,對美國悲觀。中國勤勞,善于積累,一個表現是積極儲蓄,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金融災難。美國剛好相反。
所以,我選擇留在中國居住,做中國公民,我熱愛中國和中國人民。
世界會越來越好的,人均壽命在不斷提高,科技不斷創新,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
有人說,我們現在很多人還在發牢騷,還在生氣。我要說,那是因為我們有時間生氣和發牢騷,二三十年前,你連吃的都沒有,為生計奔波,你哪有時間生氣?這就是社會進步,解放了生產力,節省了時間,我們有了更多的時間享受生活,當然,也有充裕的時間去生氣。
我在世界經濟快速發展、資產價格過于膨脹的時候的確很悲觀。
但是,經濟問題只是世界的一部分,我對其他問題的看法是比較樂觀的。
大摩錯殺謝國忠
2006年謝國忠發布的一份內部電子郵件直接導致他的離職,郵件說,新加坡金融機構為海外貪官洗錢,摩根士丹利為息事寧人讓謝國忠“辭職”。現在看來,謝國忠并沒有錯,2008年爆出的陳水扁案正是通過新加坡的金融機構將贓款匯往其子陳致中、兒媳黃睿靚瑞士賬戶的,時間恰好是2006年前后,目前他們已經認罪。
說真話丟了飯碗,但是,謝國忠并沒有接受教訓,在股市6000點時,2008年初某證券周刊邀請了15位“經濟學家”預測A股,說2008年底最高的是13000點,最低、最保守的是6700點,謝國忠說2500點,當然會挨罵。
鳳凰衛視記者閭丘露薇在其博客中寫道:“雖然謝國忠也算是一個名人,但是其實處于弱勢。很多人會因此而記得他是美國公民,至于他的聲明,對于很多人來說,肯定沒有副總編輯的文章來得震撼和過癮,所以關心的人不會太多。我建議他在自己的博客里面發表聲明,也算是一個澄清的方法,結果他很無奈地告訴我:我沒有寫博客。”
據本報了解,很多網站的“謝國忠”博客都是以他的名字發文章(管理員不是謝),只要有謝國忠言論都收入其中,很多文章并不是謝國忠寫的,很多“謝國忠”博客的言論也不是他的。這也是大眾誤會謝國忠的主要原因之一。
《華夏時報》:那么,你發布觀點主要通過哪幾個媒體?
謝國忠:在香港《南華早報》、《財經》雜志我撰寫專欄文章,接受采訪最多的是鳳凰衛視和你。其他媒體我說得很少,有些媒體根本沒采訪我就說是我說的;還有記者給我打一個電話,然后,把他(她)的觀點說成是我說的,太多了。然后就把這些本不是我的言論轉到“謝國忠”博客。那都不是我的博客,我沒博客。(記者注:有很多記者在未采訪謝國忠的情況下,把“謝國忠博客”中的話當成謝的言論寫入新聞,謠言就這樣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