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2008年三季報 > 正文
□賀宛男
今年半年報顯示,258家中小板公司中共有13家虧損,比重為5%。其中,第一名ST張銅、第二名中核鈦白均為央企,前者虧損9642萬元,大股東高新集團系國資委直接管理的140多家央企之一,持有上市公司30%股權;后者虧損7744萬元,大股東信達資產直屬財政部,持股40.25%;再加上第六名黔源電力(虧2413萬元,大股東華電集團持股13.3%,二股東國投電力持股12.9%),三家央企合計虧損1.98億元,占到13家中小板公司虧損總額3.81億元的52%。不僅如此,ST張銅還是中小板設立以來第一家戴帽企業。
三季報的形勢恐更嚴峻。目前中小板有10家公司預虧,這三家央企又赫然在列。其中中核鈦白預計凈利潤下降47-51倍,按其去年三季報盈利340萬元測算,虧損額當在1.6億-1.7億元,如此看,央企虧損額的比例還會上升。
除三家央企外,半年報虧損的還有6家國資控股企業,分別是:飛亞股份(安徽國資控股)、湘潭電化(湘潭國資控股)、江山化工(浙江投資集團控股)、安納達(銅陵國資控股)、粵傳媒(廣州國資控股)和羅平鋅電(云南羅平縣國資控股)。即13家中小板虧損企業中,國資控股高達9家,比例為69%;眾所周知,中小板民企比重達70%-80%之多,以民企為主的中小板,虧損企業竟然集中在國企,原因何在?
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小板中的虧損央企多系“收編部隊”。位于江蘇張家港市郊的ST張銅,其主要資產不過是鄉鎮企業張銅集團,后被央企中國高新收編,并讓后者占55%股權,自己甘居老二。上市前不久,張銅集團又將股權分別轉讓給了鎮資產經營公司以及公司總經理郭照相等高管。而實力偏弱的高新集團之所以要收編張銅,則是為了做大的需要,因為按照國資委規定,不進入行業前三名勢將被他人兼并。ST張銅真正掌實權的始終是郭照相家族,中國高新充其量只不過是個財務投資者。這就為該公司違規期貨投機、高管利益輸送、公司治理極為混亂等諸多問題埋下了伏筆。
至于中核鈦白,更是一家債轉股企業,大股東信達資產原是這家企業的債權人,靠了資產管理公司所享有的股票承銷和保薦的特權,才得以包裝上市。真正的主發起人中核404總公司(第三大股東)僅僅以資產折股1366.3萬股,占7.19%股權。試想,以7.19%資產擔負起100%重任,又碰上宏觀調控,不倒下才怪呢。
回想起來,有著央企的頭銜,上述兩家公司IPO籌資也遠比其他企業要多。中小板公司發股多為一、兩千萬股,占總股本的25%,可ST張銅卻發行9000萬股,中核鈦白發行6000萬股,除了寧波銀行等少數企業外,這兩家公司新股發行規模也算是中小板里數一數二的了。
由中小板虧損央企獨占鰲頭,不由聯想起10多年前股票發行還實行額度制的時候,那時候所有“條條”都有額度,于是一些地方小企業就找到一些與實體經濟不著邊、卻擁有發股額度的部級單位,讓它們成為大股東或發起人,事實最后證明,諸如此類的掛靠或收編的幾乎沒有一家好企業。但愿以成長性著稱的中小板不要重蹈覆轍。
相關報道: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