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權激勵業績標準更具可操作性
□本報記者 謝聞麒 申屠青南
今年5月至昨日,中國證監會相繼發布3份《股權激勵有關事項備忘錄》,完善股權激勵制度。業內專家分析,監管部門對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行權標準不斷提高,新規實施后將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業績及完善公司治理,同時保護投資者利益。
業績標準更具可操作性
此前發布的1號備忘錄中,證監會已對行權指標設定進行規定,要求公司實行股權激勵后的業績指標(如每股收益、加權凈資產收益率和凈利潤增長率等)不得低于歷史水平。昨日發布的3號備忘錄中,對行權指標進行了更嚴格的規定,要求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計劃應明確,股票期權等待期或限制性股票鎖定期內,各年度凈利潤均不得低于授予日前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的平均水平且不得為負。
上海榮正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培敏指出,3號備忘錄的業績目標更加具體,也更具操作性,“這將有效避免發生類似于因激勵導致虧損的事件發生”。鄭培敏強調,等待期不等于行權期,從授予日到可以首次行權為等待期;而行權期是指分幾次行權的整個區間。
在股權激勵實踐中,“業績目標確實在逐步提高!甭摵献C券分析師戴爽認為,從歷史上的股權激勵方案內容來看,激勵的業績目標主要以凈利潤增長率、凈資產收益率為主要指標,部分公司還增加了營業收入增長、凈資產收益率增長和凈利潤絕對額等指標作為業績目標。前期凈資產收益率的指標大多在10%左右,年均凈利潤的增長率多在10%-25%之間,而今年以來,股權激勵授予條件明顯提高。
對于目前逐漸嚴苛的激勵條件,業內人士認為,這將使方案真正起到激勵作用,并提升管理層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
凸顯監管部門四大意圖
鄭培敏認為,三個備忘錄透露出監管部門實施股權激勵的四大原則性意圖:一是公平性原則,主要表現對于股權激勵與重大事件間隔期問題的規定以及信息披露方面的規定,以防范內幕交易和股價操縱;二是不斷加強行權與業績掛鉤程度;三是鼓勵激勵對象長期持有,防范短期套利行為,比如在3號備忘錄中要求股權激勵計劃中不得設置上市公司發生控制權變更、合并、分立等情況下激勵對象可以加速行權或提前解鎖的條款,“在內部審核時早已有這一標準,其目的主要是為了防止提前套現”;四是不斷強化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作用。
鄭培敏介紹,從2006年1月1日實施《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至今,已有101家公司公告擬實施股權激勵,但獲批的只有35家,占1/3左右,比再融資和IPO通過率都要低。其中,除一部分國有上市公司是在國資委處無法拿到批文外,不少公司是因所設計的股權激勵方案自身有瑕疵而無法通過,“備忘錄發布后,有助于引導上市公司更好地設計方案,推動股權激勵的實施”。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