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證券 > 證監會多管齊下系統治市 > 正文
大小非減持作為本次下跌的主要原因,已經成為眾多股民的心頭大患,而此前一直堅持大小非減持不是市場下跌主要動因的中國證監會也終于在近期公開表態,將研究通過券商中介達成交易,引入二次發售機制,完善大宗股份減持的市場約束、減震和信息披露制度;同時,開發可交換債券等市場流動性管理工具,逐步完善市場內在穩定機制。
引入券商中介避免過橋減持
中國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日前表示,在大宗股份轉讓過程中引入券商中介基于兩點考慮:第一,可避免此前大宗交易過程中出現的過橋減持、通過關聯方進行減持的問題,避免關聯交易;第二,券商要根據需求進行銷售、定價,進行智力輸出。
引入券商中介,就是要把大宗股份打散,由現在的一對一轉讓,變成一個人賣,很多人買,從而減少對市場的沖擊。
二次發售機制細則正在制定
目前,二次發售包括兩種模式,一是美國模式,又被稱為二次發行,指公司主要個人或機構持股人對公眾發售其限制性股票;第二種是類似于中國香港的存量發售機制,通過尋找合適的大宗股權長期買家,在不會對二級市場股價造成持續沖擊的前提下,實現大宗股份減持。
對于A股的“二次發售”機制將采取美國還是中國香港模式、會產生何種效果,監管部門的官員、業內人士一直意見嚴重分歧。
通過券商中介引入“二次發售機制”,雖然最終仍然是減持,但在監管層看來,這樣可以增加流通環節,將大小非減持過程拉長,放緩大小非減持的速度,從而達到降低大小非沖擊力度的作用。
市場人士認為,無論是引入券商中介還是二次發售機制,監管部門均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以進一步穩定市場預期。至于在什么時點披露什么內容,還要予以進一步研究細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完善了信息披露制度,一定對穩定市場預期有重要的作用。
開發可交換債券
可交換債券是上市公司股東(通常是大非)將其持有的股票抵押給證券托管機構,然后以此為標的發行債券。這一做法在一定意義上可以緩解大股東的融資困境,從理論上說,如果股市低迷,市價低于轉股價,債券持有人就不會轉股,這樣就可減少二級市場的流通籌碼;而若股市高漲,債券就可轉換成股票,從而對轉換股票的速度和規模加以控制。有報道說券商對可交換債券表現出很高的熱情。
聯合證券策略分析師楊偉聰認為,二次發售配合可交換債券等市場流動性管理工具,如果能夠不打折扣的付諸實施,將是徹底解決“大小非”流動問題的實質利好,整個市場的反彈可期。
新浪調查:你如何看待用可交換債控制大小非 |
相關報道:
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