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板“首席”爭奪激烈
盡管時間表還沒有做出,但是有關誰將成為國際板“首席”的爭奪戰其實一直在進行著。據記者對各企業自2006年以來發布的公開信息進行的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約有十多家海外知名企業表示有意在國內A股市場發行股票,這份名單中包括了匯豐集團、渣打銀行、路透社、恒生銀行、東亞銀行、星展銀行、納斯達克、紐交所、可口可樂、西門子、聯合利華、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等著名企業和機構。
早在2007年,東亞銀行(0023.HK)就曾宣稱,其欲成為首家在國內A股上市的外資公司。而在今年6月,匯豐集團總經理兼匯豐銀行執行董事王冬勝也向媒體表示,匯豐在內地的戰略正有條不紊地推進,內部已著手研究在內地A股市場上市事宜。
此后,甚至有傳聞稱,匯豐集團已就在上海A股上市一事成立了工作小組,小組成員包括曾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的匯豐銀行非執行副主席查史美倫、匯豐環球銀行亞太區主管范浩宏等。其目的是搶奪上證所國際板的“首席”。
對于這樣的傳聞,匯豐集團方面目前顯得格外謹慎。匯豐集團相關人士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匯豐集團在中國相關政策允許的情況下會考慮在A股上市。”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可能是由于監管層的態度及國內資本市場風云突變等因素,影響了匯豐的樂觀情緒。
與匯豐的矜持相比,納斯達克談及A股上市仍然顯得較為積極,納斯達克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徐光勛近日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表示:“納斯達克一直以來都積極謀求能夠首先在內地A股上市,中國政府應該積極推動讓海外企業在A股上市。”
徐光勛認為:“推出國際板可以活躍中國的資本市場,同時對那些來中國上市的外國公司而言,可以提高它們的知名度。另外,外國公司如果能夠到中國上市,說明中國的資本市場已經很成熟。”
盡管海外企業表示出了踴躍的態度,但業內人士也指出,對于推出國際板,目前國內的市場環境并未充分理順,例如證券相關法規監管、海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等方面,而其中最大的問題是人民幣資本帳戶未全面開放。
“如果將來我們市場容量足夠大,我們還會吸引在境外注冊的中國公司來境內上市,”中國證監會國際合作部副主任劉李勝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這是未來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后的必然趨勢,也是我們的外匯管制放松后的必然趨勢。”
先紅籌,后國際板?
8月6日,國務院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公布實施,其中第三章規定,境外機構和個人在境內從事有價證券或衍生產品發行和交易,應當遵守國家關于市場準入的規定,并按照規定進行登記。
有業內人士認為,新外匯管理條例的實施為國際板的推出創造了有利條件。不過新條例所提及的“國家關于市場準入的規定”依然需要進一步明確。
也有業內人士判斷,即使有了外匯管理方面的東風,期盼國際板在短期內推出也不應過于樂觀。可以肯定的是,國際板工作的確被管理層視為重要工作,由于創業板和股指期貨的話題過熱,導致國際板的問題被媒體忽略了。
今年1月16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今后一個時期,要把研究推動紅籌股公司及其他境外公司在A股市場上市,作為工作重點之一。
這是監管層領導人首次在公開發言中將紅籌回歸和推出國際板同時視為今后一個時期的工作重點,并且似乎明確了兩者的先后推動次序。
劉李勝副主任也肯定了這一看法,他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目前,一些海外公司提出了在A股上市的看法,但僅僅是他們單方面的看法,目前證監會的態度是,應該先讓紅籌股成功回歸,然后再考慮是否有恰當的時機推動國際板。”
有資深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由于目前資本市場出現了較為劇烈的波動,管理層對于維護市場穩定有著特殊的要求,就是“不要有大動作”,這也就包括創業板、股指期貨、融資融券、紅籌回歸等不適宜很快推出。而這些舉措的推遲,也會讓國際板的推出壓后。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