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報記者 閆立良
“將上市公司分紅作為再融資前提的提法有新意”,監管層的表態獲得了市場的肯定。業界專家強調,確立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約束機制,使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分紅有明確而穩定的預期,這是一個成熟市場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監管層:進一步完善分紅制
監管層對上市公司分紅問題的態度是:進一步完善分紅制度。比如逐步引導上市公司在公司章程或年報中明確分紅政策;進一步嚴格上市公司分紅作為再融資的前提條件,協調推動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進一步發揮現金分紅的表率作用等。
在A股市場,大量上市公司處在高速成長期,側重資本積累和股本擴張,加之公司治理機制尚不健全,企業主動分紅僅是少數公司行為。其實,在我國新興加轉軌的市場特征下,現金分紅不多自然也會受到這個發展階段的制約。
反觀歐美國家大型上市公司的分紅現狀,其分紅比例高其實與很多公司已經發展到成熟階段有關,穩定的盈利能力和充沛的現金流可以保證其高比例的分紅。相反,在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上市的公司大都分紅不多,原因是這些公司處于成長階段,投資者更關注的是其發展速度。
因此,一位股份制商業銀行的高管告訴記者:根據我國上市公司的發展特點,管理層制定適度的分紅約束機制,引導上市公司合理地現金分紅,并培育其分紅意識或許是一種更為現實的方式。
上市公司:自主分紅意識提高
事實上,隨著股權分置改革基本完成,上市公司股東對公司分紅政策的自主意識已逐漸提高。2004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的現金分紅是196億元,2005年達到720億元,2006年上升到1174億元,2007年更是躍升至2757億元,分紅公司數量也占到了上市公司總數的50%。
截至今年8月20日,深滬A股市場869家公司披露了半年報,有18家公司推出了現金分紅預案,其中新和成10派10元(2007年末期10派1.0元),煙臺氨綸10派10元(新股)。上市公司半年報分紅也正在得到落實。
盡管如此,其分紅數額與上市公司總體年度利潤所出現的大幅度增長仍不成比例。
分紅數額少也成為上市公司被市場廣為詬病的原因之一。
這源于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管理層回報投資者、為全體股東創造最高價值回報的意識比較薄弱,相應的有效約束機制也有待形成。同時部分中小投資者股東意識不強,不會通過有效途徑督促上市公司提高經營業績和分紅來獲取利益,僅是將短期價差作為獲取投資收益的主要來源。
上述高管稱,在新的市場環境下,上市公司需要及時轉變觀念,樹立對投資者負責,為全體股東謀利益的理念,盡心盡責地履行好受托責任,以維護股東權益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而作為投資者,也應及時將賺取股票價差向分享上市公司成長的投資者理念轉變。
這其實就涉及到了股權文化的建立問題。在去年年中舉行的“上市公司高峰論壇”上,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強調,“與成熟市場相比,我國資本市場還沒有形成成熟的股權文化,回報投資者的意識有待進一步加強,上市公司的管理層要加快觀念轉變、不斷探索,主動培育股權文化。”
研究人士強調,在現代股權文化的引導下,以委托——代理機制和資本約束機制為核心,資本市場為平臺,各類股東、管理層、中介機構相互博弈、相互制衡構成了現代經濟體系的主體,并且使市場處于動態平衡和相對穩定的狀態。這是成熟資本市場的重要保障。
投資者:主動維權意識顯露
在全流通背景下,投資者和上市公司都開始覺醒。投資者主動維權的意識開始顯露。比如在今年6月兩面針的6名小股東就提出了一個修改利潤分配方案議案,并獲得了股東大會的通過。而在上市公司層面,股權激勵的引入使股東與管理層之間利益不一致的矛盾得到緩解。管理層持有公司的股票,其個人財富與公司的經營業績息息相關,客觀上提高了職業經理人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其努力提高經營水平,為股東創造更多的回報。
把對投資人的回報水平作為上市公司再融資的前提條件,采用強制手段讓上市公司在半年報、年報中披露下一報告期的現金分紅規劃,再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的約束機制就得到了確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分紅有明確而穩定的預期,有助于其進行長線投資,并形成價值投資理念。但這些制度需要管理層監督落實,并嚴格執行,才會使上市公司將融來的資金向優勢公司、注重股東回報的公司項目上發展,由此才有望形成市場的良性循環。
相關報道: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