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非”惡性減持釀暴跌
事實上,不少學者和機構已經認同,當前A股股價下跌已一定程度反映了對宏觀經濟和企業盈利的悲觀預期,但未來兩年內巨量“大小非”解禁帶來的擴容壓力,和管理層始終未針對解禁股流通出臺實質性規范措施,成為A股難以止跌的關鍵因素。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劉紀鵬表示,無論從宏觀層面和企業利潤來看,中國股市都不應該有如此大的跌幅,且中國的金融體系和美國市場關聯度極小,當前的基本面完全足以支撐4000點以上的A股市場。
北京邦和財富研究所所長韓志國分析,在未來兩年多的時間內,市場還有67%的股票要集中上市,還有1.2萬億股的限售股解禁,“這對任何一個市場都是無法承受的”。
雖然國資委近期再次表態,國有企業控股股東“不可能”大量減持,但由于目前尚未出臺規范國有股減持的具體規定,因此大小非減持實際上并未受到有效約束。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大小非”套現總量較6月環比增加88.25%,表明大盤處于2900點左右的區域時,“大小非”減持意愿仍然較強。
政府三招可“救市”
而從歷史經驗看,各國政府針對股市出手“救市”通常有幾種方式。如美國“9·11”事件后,紐交所曾啟用“斷路器”機制,兩次停止股票交易。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香港政府曾在1998年通過平準基金入市,成功抵御國際金融大鱷在港股上的大肆做空。而巴基斯坦政府則在“股災”中頒布法令,將股市跌停板最高限幅從5%改為1%,漲停板則從5%設定為10%。而在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后,面對全球股市暴跌,歐美央行曾在48小時內向金融系統注資超過3262億美元聯手救市。
劉紀鵬指出,只要管理層對當前政策“認識對頭,方法得當”,股市很快就可以起來;但如果不從思想和方法上反思,端正股市發展的正確思路,股市格局在未來三年將不容樂觀。
劉紀鵬建議,首先,中國應盡快建立明確的金融首長負責制,對一行三會成立中國“資本與貨幣政策統一協調委員會”;其次,解決大小非要用減持的“價格鎖定”代替“時間鎖定”;同時,全面推開期權制度,建立上市公司“管家”和“東家”的股價制衡機制,即高管人員拿著的期權,如果大股東拋,股價低,期權就變“廢紙”;而三年內公司股價不得下降,否則無法行權。
(本報記者 黃 炎)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