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始于2005年的股權分置改革使得4572億股原本處于限售狀態的上市公司股權在各自承諾的鎖定期滿后可以獲得自由流通的權利。根據這些股票所有者在上市公司中的地位,市場將它們稱為“大非”或“小非”。“大小非”獲得流通權后的減持沖動為市場所恐,證監會一人士在上周的一次內部工作會議上認為,“大小非”迫切需要的市值管理服務,而不能簡單臆測其減持沖動。
僅30%解禁“大小非”減持
上述證監會人士表示,對高比例的持股股權怎么管理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現在國內已經有商業銀行開始探索。
“大小非”被市場視為洪水猛獸,一旦市場上漲他們會稍微多地減持,一旦市場下跌他們會稍微減弱減持意愿,等待更好減持時機。信達證券一位研究員此前對本報記者分析,可以預計的巨額減持壓力打擊了市場投資者的信心。
然而,自2006年6月第一批股改“大小非”解禁至今,獲得解禁的股份只有30%選擇減持,連平均日交易量的1%都不到,上述證監會人士認為這些統計數據非常耐人尋味。認定“大小非”解禁后只想盡快減持,這是一種陳舊的思維,應當換個角度看問題,“大小非”并不一定非得出售股權。對于戰略投資人而言,賣股權是為了買,所以他們更需要對其所持股權的市值進行管理。
為了對上述結論更進一步說明,他分析了大宗股權的持有人減持的動機。該人士認為,“大小非”減持第一是出于對手中股權的風險管理的需求。因為持有的股權不賣市值就會變化。比方說手中的股權昨天值10億,今天跌到5億元。既然下跌但又沒有其他的管理措施,那就只有拋售這一條路走。第二是增值的需求,即手里的股權怎么增值。第三是流動性管理的需求,即需要的時候資產能否變成錢?如果沒有相應的資產管理業務,那就只能在二級市場拋售。
該證監會人士進一步分析,事實上大股東的股權會不會賣,還取決于行業的投資比較收益。因為大股東、戰略投資人和小股東是不一樣的。小股東可能落袋為安,即期消費。但戰略投資人的股權是留在上市公司,還是退出來投到另一個上市公司,又或是退出后再投到其他行業,這都取決于行業的比較收益。
市值管理市場巨大
一位大型上市證券公司資產管理部門負責人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若以目前市場股票均價10元計算,扣除已減持的250億股,“大小非”的整體市值管理需求規模可能超過4萬億元。這個市場正為一些具備創新意識的人士發現,但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其價值所在。
交通銀行一位貸款部門的人士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并不是所有銀行和券商都意識到了“大小非”市值管理的需求,一些銀行認為這存在風險。最近股票質押貸款并不多,根據規定,貸款抵押資產如果是股票,將處以5折的估值,但是由于無法直接管理其股票賬戶,因此導致不能及時平倉,這是風險。
市值管理需求的確值得關注,目前一些證券公司和很多信托公司在做,一家大型證券公司資產管理部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由于目前市場還是有一定風險,所以這種股權質押融資一般有三種方式可以消除風險,一是找人擔保,二是壓價到不可能再低的折扣,畢竟目前二級市場不會一夜之間跌更多了,第三就是追加其他實物或資金抵押。”
陸媛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