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監管層或放寬券商集合理財:備案制取代審批制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0日 00:10 21世紀經濟報道
上海報道 見習記者黃玲雨 券商集合理財產品2007年度業績近期密集發布,偏股型產品的平均收益率與公募基金不相上下,其中中金股票精選(股票型) 的年凈值增長率高達138.61%。 與豐厚的業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規模。海通證券統計顯示,2007年券商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產品總數為21只(未包括上海證券理財1號),總體募集規模僅為447.0701億元,僅相當于一只大型基金的規模。 收益與規模的反差,有望在2008年得以緩解。 "監管部門可能在今年放寬對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監管,對于已完成第三方存管和賬戶規范清理工作的創新型券商,某些集合理財產品有可能改審批制為備案制。"某創新型券商高層近日向記者透露。 改審批制為備案制? 如果真如該高層所言,券商集合理財業務將會加速發展,規模會大大擴張。 "目前,市場對券商集合理財產品需求旺盛,往往產品剛一推出就被搶購一空。現在的審批制度對產品的推出十分謹慎,并對單個產品的規模有隱形限制,這是券商集合理財產品規模偏小的最主要原因。"一位券商人士說。 采取備案制后,監管部門不再對產品的推出進行行政審批,券商只需將產品材料上報備案。"一旦推行集合理財業務會迅速崛起。"這位券商人士說。 某種程度上看,監管部門的態度,直接影響了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發展規模。 "2007年新批下來的5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都是2006年申請并過會的,2007年新申報的產品目前還沒有一個獲得審批。"申銀萬國證券公司資產管理部副總經理單尉良頗為無奈,因為該公司2007年1月申報的產品已在7月份獲得審批,但監管部門仍未核準具體推出時間。 上海證券資產管理部一位人士道出了其中的原因,"2003年以前,券商在資產管理業務方面屢屢違規。2003-2005年股市低迷時,券商資產管理糾紛不斷,眾多券商因此紛紛破產。所以證監會對券商的資產管理業務一直比較謹慎,監管和審批比較嚴格。" 而經過數次整頓,目前券商的"基本面"已大有不同。 自2004年8月全面啟動的券商綜合治理,已于2007年10月收官。<證券公司監管條例>、<證券公司風險處置條例>兩部法規也在此期間頒布,并建立起了以凈資本為核心的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體系,推進了證券市場風險處置機制。 微觀層面上,在證監會的推動下,各大券商的賬戶規范清理和第三方存管工作也已接近尾聲。 "在證監會的主導和強力推動下,券商的規范操作水平和風險控制能力大大提高。這一背景下適時放開對券商資產管理業務的監管,符合邏輯。"東方證券資產管理部總經理陳光明稱,"但對于集合理財產品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如此大的跨度,我持懷疑態度。" 券商厲兵秣馬 如果說在集合理財產品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這一重大制度變革能否推行上,券商之間還存在分歧的話,對證監會將在2008年放寬對集合理財產品的監管這一觀點,券商們的看法則趨于一致。 證監會主席尚福林曾表示,"機構投資者方面將來發展的重點是優化機構投資者的結構,加大企業年金、社保基金和資產管理資金的規模,改變公募基金一枝獨大的現狀。" "公募基金的盈利模式和運作模式決定了其操作的同質化不可避免,如此同質的力量在市場上如此強勢容易造成市場的波動過大,不利于市場的穩定。發展其他機構投資者有利于市場的健康發展。"單尉良對尚福林的講話如是解讀。 敏銳的券商覺察到了監管層的指向。 "監管部門曾私下里暗示過2008年要發展券商的資產管理業務。"陳光明透露。 "2008年會是包括集合理財產品在內的券商資產管理業務大發展的一年,甚至有可能是集合理財業務發展的一個拐點。"單尉良則有更為大膽的判斷,"2007年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發展緩慢,而2007可以說是停滯。這可以看作是黎明前的黑暗,一旦放開,集合理財產品的規模和數量會大大增加。" 2008年伊始,光大證券和東方證券相繼獲得QDII資格,仿佛印證了監管部門將發展券商資產管理業務的猜想。 面對這一機遇,一些券商開始未雨綢繆,早早做起了準備。 "除了2007年上報證監會的一個產品,我們的第二、第三個項目也在準備之中,只待監管層放行。"單尉良躊躇滿志,"希望把之前落后的步子趕上來。" 而在券商集合理財業務上領先一步的東方證券有著更具戰略性的打算。 "證監會之前規定券商設立的子公司若從事資產管理等業務要申請牌照,但去年放松了口子,券商設立的子公司不用再單獨申請牌照了。高層已經有了一個想法,將資產管理業務單獨拿出來成立一個子公司,集中力量做大資產管理業務。"陳光明告訴記者。 "按券商現在的資產管理業務的規模和盈利水平,單獨養活自己還不太容易。現在只是停留在設想階段,還需要看監管部門希望把這個市場做到多大。"對于記者問到的實際實施境況,陳光明答道。 有此打算的券商不止東方證券一家,光大證券資產管理部某人士也向記者透露了其設立資產管理業務子公司的構想。 在內部控制和風險控制方面,各家券商也在加速完善。 "證監會對券商內部控制和風險控制的擔心影響了對券商創新業務的審批,在這方面準備不充分,面前的機遇有可能直接喪失。"單尉良說。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