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蕭事件中的單銀木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8日 11:02 浙江市場導報
撰稿:萬曉玲 “杭蕭鋼構內幕信息泄露案”一審開庭后仍然在等待判決,而另一方面,被“中止”了半年多的杭蕭鋼構民事訴訟已經“恢復立案”。由河北功成律師事務所律師薛洪增代理的40余投資者的材料已經遞交到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總賠償額達200多萬元。 杭蕭事件沒完,單銀木仍然處在新聞中心。但關于杭蕭鋼構的民事訴訟案件,單銀木至今沒有在任何公開的場合表達看法。 單銀木擁有杭蕭鋼構37.42%股份,是董事長,也是第一大股東。這樣一個向來低調、對技術專注、股改時承諾過5年不減持的民營企業老板,因為杭蕭事件出名了。 從輕發落 2月12日,杭蕭鋼構和中基公司的合同談判處于收尾階段。這一天,公司董事長單銀木在公司2006年度總結表彰大會的講話中稱:“2007年對杭蕭來說是一個新的起點,如國外的大項目正式啟動,2008年股份公司爭取達到120億元,集團目標為150億元。” 假如杭蕭鋼構只是一家普通的民營企業,人們幾乎找不出單銀木的錯誤——這時農歷年將至,敲定這樣的大項目確實值得喜上眉梢,公布一下似乎無可厚非。但問題在于,這是一家上市公司。 參與表彰大會的杭蕭員工涵蓋了高、中、基層各級員工,從這一刻開始,杭蕭獲得的超級大單變成了公開的秘密。這天的整個下午,公司幾乎所有的員工都在談論這筆“國外的大項目”。 消息很快被一再利用。據說單銀木在日后配合證監會的調查中曾經深深懊悔:如果這時立即對杭蕭鋼構股票采取緊急停牌,可能后果就不會往惡性發展。 和大多數蕭山企業家一樣,單銀木天性低調。2007年初,大型系列電視專題《新浙商》播出,其中有單銀木和杭蕭鋼構的一個專題,片中沒有任何單銀木單獨面對鏡頭的畫面。據說拍攝者曾經再三要求單銀木對著鏡頭說幾句,但他始終沒有答應。 這是一個和媒體刻意保持距離的人,直到2007年3月下旬以前,關于杭蕭事件,單銀木仍然沒有正式接受過媒體采訪。 業界有說法稱單銀木不善言辭,到后來無可回避時,終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公開表示“單銀木以產業報國為己任,股改之時公司高管就曾承諾3年不減持,我本人承諾5年不減持。請問,我怎么可能炒股票?” 2003年10月24日,杭蕭鋼構2500萬股A股公開發行,11月10日掛牌上市,成為中國鋼結構行業中的首家民營上市公司。不到半年時間里,“600477”這只股票吸引了眾多股民的眼球,每股價位一度飆升至29元之上。 很多人都還記得,當時的單銀木確實說過,“企業上市并不只是為了圈錢,最重要的是為了促進公司更快更全面地發展。” 2007年5月13日,監管層開出罰單:對杭蕭鋼構及高管公開譴責并處罰款共計110萬元。 公告顯示,證監會的處罰結果是,公司被罰40萬元(相當于公司今年一季度的凈利潤472.98萬元的十分之一),對公司董事長單銀木、公司總裁周金法分別給予警告并處以20萬元罰款;對公司董事潘金水、公司總經理陸擁軍、公司證券辦副主任(證券事務代表)羅高峰分別給予警告,并處以10萬元罰款。所有罰款總計110萬元。 很多人愿意相信單銀木是無心之失,但仔細衡量,和其收益相比,區區20萬元罰款幾乎是從輕發落。 以杭蕭鋼構第一個漲停板前2月9日的收盤價4.14元為起點,到5月10日其停牌前的收盤價13.53元來算,3個月的時間,其間差價達到9.39元。其時單銀木持有杭蕭鋼構92637926股,3個月時間已增值8.67億元,短短3個月,賺了將近9億元。 20萬元的罰款僅相當于這一賬面盈利的萬分之2.2。 跌蕩20年 對一家年僅22歲、更專注于技術,對資本市場似乎沒有太多見解的民營企業來說,杭蕭事件前所未有地把領導人單銀木推到公眾面前。 和大多數浙江的民營企業領導人的經歷類似,單銀木屬于技術出身的“能人”類型。1980年,20歲的單銀木到杭州鍋爐廠打散工,據說很快焊接技術就“爐火純青”。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他到上海替國有企業做項目。1986年6月,他回到蕭山辦起了一家小作坊,生產打火機外殼、簡單的環保設備、啤酒廠的發酵罐等,很快挖到了“第一桶金”,隨后,“雪球”越滾越大。 從63萬元到10億元,單銀木率領杭蕭鋼構走了整整10年。 1997年單銀木終于迎來了杭蕭的巨大轉折。在爭取安徽省第一號工程奇瑞汽車鋼結構廠房項目時,遇到7個對手,其中有世界級的競爭對手,在第一輪對話中,對方勝出一籌。 他認為杭蕭要勝出,應改變傳統的設計,優化結構框架。他親自上陣,在很短的時間內,一個省掉了30%的用鋼量、造價下降300萬元的新方案,在與跨國對手的競爭中贏了。 獲得奇瑞專案讓杭蕭鋼構聲名鵲起,單銀木開始在蕪湖建立生產基地,輻射整個長江中下游地區,開始邁出其全國經營的步伐。單銀木堅持相信鋼結構產業要做大,必須走向全國,他準備在10年之內,在全國重要城市興建10個年產100萬平方米規模的鋼結構企業,坐上行業的第一把交椅。 2000年12月18日,24層的瑞豐大廈打下了第一根鋼柱。6個月后,用3000噸優質國產鋼材打造的瑞豐國際商務大廈順利封頂,令國內震驚。這個國內第一座自行設計、自行制造、自行安裝,全部采用國產化材料的矩形鋼管混凝土柱結構的高層鋼結構建筑,為杭蕭公司在全國樹立了樣板。 此后大項目滾滾而來。 從10億元再到30億元,這不過是短短兩年時光,不僅如此,單銀木還把杭蕭鋼構送進了上交所。 事實證明,杭蕭鋼構通過上市,既成功地籌集到2.6億多元的資金,也為企業新一輪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這10多年間,“杭蕭鋼構”董事長單銀木的財富翻了上千倍。 為了完成設計圖,他可以持續3天不休息,在公司,單銀木常常是最晚離開辦公室的人,公司大門也常常由他親自鎖上。 這樣的一個人,在員工眼中幾乎是無所不能。所以后來公眾普遍質疑杭蕭鋼構沒有足夠生產能力完成項目時,單銀木仍堅持稱公司完全有能力完成344億元的安哥拉合同。 他表示,上市募集的資金,加上從銀行獲得的貸款,使得公司從2003年底就迅速建立了3個子公司,“2004、2005甚至2006年都只是買土地,造廠房,采購設備。經過幾年的準備,杭蕭鋼構的年生產能力在2007年將‘進入爆發式增長期’”。 這讓人想起杭蕭第一次在內地采用矩形鋼管凝土柱結構時,曾經大大提高了鋼結構建筑的防火性能。單銀木自豪地說,杭蕭人不會等著發明出來耐火的鋼材后去做高層鋼結構建筑,而是在現有的條件下找到一條適合市場的應變之道。 杭蕭案被告人之一陳玉興曾經在一審時評價自己說,“我對股票分析的技術很關注,但對證券法所知不多。”像單銀木這樣的企業家,在浙江其實還有很多,對企業的技術和業務都很關注,但對資本市場和上市公司管理,仍然所知不多,這結果顯然很危險。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