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家公司后備 創業板從容應對海外競爭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3日 23:39 21世紀經濟報道
"去年以來,各個國家和地區交易所來中國做推介會的場次明顯增多。"深圳某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創投公司負責人稱。 2007年,藍籌股回歸成主旋律的同時,國內中小企業經不住誘惑赴海外上市數量仍在加快。 七年磨一劍,深圳創業板2008年推出的可能性非常大,創業板能否讓中國具有成長性公司肥水不流外人田。 海外上市風云起 清科公司統計,2007年三季度中國企業海外上市遍地開花。 去年7-9月,提供專業、大型環保解決方案的北京博奇電力科技有限公司作為首家中國企業在東京證交所主板上市,融資1.91億美元;生產多媒體與家庭影院的深圳三諾電子有限公司在韓國創業板上市,成為第一家韓國上市的外國企業,融資3151.76萬美元。該季度中國企業海外上市數量創新高,達33家。 去年二季度,合計有21只中國概念新股在NASDAQ、紐交所、新加坡主板、香港主板等海外市場上市,融資總量為114.95億美元。 去年一季度共18只中國概念股在NASDAQ、香港主板、香港創業板及新加坡主板上市,籌資量達13.09億美元。 從數據分析看,中國企業并沒有呈現出深圳創業板即將推出前,企業等待的情況。相反,上市數量和上市地點都在擴展。 另一現象更應當引起關注,中國企業對海外創業板的青睞增加。 上海一公司老總介紹,一個月前,他在北京參加新加坡創業板的推介會,印象深刻,已經有了去新加坡上市的想法。 顯然,海外證券交易所在中國的公關獲得了成效。 海外低門檻誘人 吸引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的條件是門檻低。 海外市場股票發行一般采取注冊制,申請程序簡單,周期短。許多證交所紛紛打出"籌資速度快"這張牌吸引中國企業。 新加坡創業板一般能在4個月內完成審批手續,韓國創業板只要3個月,納斯達克僅2個月。 而且,上市公司再融資周期也短。例如南京鴻國國際控股公司在新加坡上市3個月后,再融資約4500萬元。 新加坡創業板和英國AIM對企業運營記錄、盈利要求、最低市值等都無要求。 此外,深圳上述創投公司負責人介紹,如果企業有廣泛的國際業務,海外上市不失為更好的選擇。 本土創業板優勢 對于箭在弦上的深圳創業板,如何在對外競爭中勝出? "對資源不用擔心。"深圳某創投公司負責人稱,"中國企業非常之多。" 而坊間流傳的說法是,投行已經為創業板積累了上千家公司資源,而創業板一推出就是50家,接下來會和中小板一樣批量產出上市公司。不同的是,量會更大。 無論海外交易所怎樣競爭,本土創業板市場有其先天優勢。 "投資者對當地的公司會更了解,上市公司也更容易獲得較高的融資。"上述深圳創投公司負責人認為。 他說,國內大部分公司的業務也在國內,在深圳創業板上市更容易提高公司的品牌知名度。 國內公司海外上市的成本劣勢,對深圳創業板而言也是競爭優勢。 因為A股連續兩年牛市,催生上市公司發行市盈率不斷攀高,目前已經接近30倍,而海外市場普遍在10倍以下。 加上企業海外上市聘請的承銷商都是國際大投行,收費不低。據統計,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承銷費率往往達到融資額的8%-10%,而未來本土創業板應在1.5%-2.5%。 綜合考慮,企業海外上市要付出更高成本。而且上市后高維護費用也使海外上市成本劣勢明顯。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