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是中國資本市場大象集體起舞的時光。
這一年,中國擁有了一個與經濟大國實力相匹配的股票市場。而三年前,悲觀者還認為我國金融體系已無可救藥,并將大大拖累實體經濟發展。
這一年,上海證券市場終于奠定了其的藍籌市場地位。
藍籌日漸主流
上證所2007年統計快報顯示,滬市股票成交金額已超過香港位列亞洲第二,全球第七。全年成交量380025.56億元,較2006年增加313.47%,日均交易量1570.35億元。
與此對應的是不斷高企的指數,上證指數收于5261.56點,年度漲幅96.66%,而上證180指數收于12024.60點,漲幅高達151.55%。
截至當年12月28日,共860家上市公司的906只股票在滬市掛牌交易,總市值達269838.87億元,躍居亞洲第二,全球第六。中國石油(601857。SH)市值更列全球之首,工商銀行(601398。SH)市值超過花旗銀行成為全球市值第一銀行股。
同時,滬市融資能力也大大加強,全年共139家上市公司完成首發和再發,股票籌資總額6616.35億元,其中首發籌資4379.93億元,躍居全球市場IPO融資數額之首。除中國太保(601601。SH)、中國中鐵(601390。SH)等超級大盤股上市外,中國石油、中國神華(601088。SH)、建設銀行(601939。SH)、中國平安(601318。SH)等紅籌股、H股紛紛回歸A股,這些超級藍籌在創造一個又一個凍結資金神話和籌資奇跡的同時,也將上證所上市公司總市值擴容近一倍。
毫無疑問,大盤藍籌股加盟推動了滬市上市公司整體業績快速增長。
2007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進一步向大藍籌公司集中。其中,上證50指數樣本股公司去年1-9月總營業收入達24422億元,占全部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的56%;凈利潤約3420億元,占全部凈利潤的67%。
顯然,在所屬行業內占有重要支配性地位、業績優良、成交活躍的藍籌股已成為滬市主流。
指數擴軍
隨著藍籌市場地位的確立和不斷穩固,上證所在其指數體系的完善和優化上下大功夫,特別對藍籌指數設立不遺余力,以此保障和強化藍籌市場地位。
目前,除已有的上證綜指等4個綜合指數及各行業指數外,滬市還有上證180指數、上證50指數、上證紅利等3個成分指數。
上證所著力推出的新藍籌指數上證公司治理指數于1月2日正式公開發布。
此前,藍籌指數的細化和優化工作也在不斷加深。2007年12月10日,從上證180指數中延伸出的上證180金融股指數正式推出。
該指數以上證180指數中的12只金融類股票為樣本股設立,將藍籌股指數進一步細化。12只成分股總市值69602億元,占滬市總市值的28.11%,流通市值11435億元,占滬市流通市值的21.44%。
今年,與上證180金融股指數等量級的細化藍籌指數也有望推出,滬市藍籌地位藉此將進一步鞏固。
力推公司治理
力推公司治理是上證所鞏固滬市藍籌市場地位的又一舉措。
在2007年3月“中國公司治理政策對話會”上,上證所總經理朱從玖曾表示,上證所主要從兩方面加強公司治理工作:一是繼續做中國公司治理水平提高的推動者,增強整個市場對公司治理的重視程度,推動全體投資者更加關注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二是更好地履行資本市場一線監管者職責,強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為上市公司引入公司治理優秀模式,加強監管和懲處不當行為。
2003年至今,上證所逐年發布<中國公司治理報告>,對上市公司總體治理狀況進行評判并提供意見,同時以年度主題方式對上市公司治理提供方向性指導,以此推動完善上市公司治理。
上證所還在積極制訂公司治理評級制度。通過對控股股東與上市公司的關系、公司內部控制狀況、“三會”運作狀況、信息披露制度狀況、股東權利保護狀況、激勵與約束機制等6個方面的關注對上市公司評級。
隨著公司治理不斷改善,上市公司業績近年持續增長。2006年、2005年、2004年滬市上市公司凈利潤環比年增幅分別為34%、8%、14%。
市場容量巨大
2007年,在國資委和證監會推動下,央企整體上市加快。中國中鐵實現主業資產整體上市,中國船舶(600150。SH)等12家企業境內增發、配股。滬市市值由此大幅上升。
實際上,面對161家大型央企的巨大資源庫,已上市央企只是少數。
2007年底,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在央企負責人會議上表示,2008年,仍將主推央企整體上市。這意味著滬市市場容量必將進一步擴大。
而紅籌股回歸A股的步伐也在加速。
2007年,中國遠洋(601919。SH)、中國神華、中國石油、中國鋁業(601600。SH)、中海油服(601808。SH)、中海集運(601866。SH)等6家企業H股回歸A股。而中國移動、中國網通、中煤能源、中海化學等紅籌股有望在2008年搭上下一班回歸A股的列車。
在這些力量推動下,滬市藍籌市場地位無疑將進一步提升。
上海報道 見習記者 黃玲雨
相關報道: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