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監會:證券期貨相關資產評估存在六大問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8日 08:02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證監會首席會計師辦公室發布報告指出我國證券期貨評估業格局尚未穩定 證券時報記者 于 揚 本報北京電 中國證監會首席會計師辦公室今日發布2006年證券期貨相關資產評估分析報告。報告分析了2006年資產評估機構在證券、期貨市場中的執業情況,指出當前資產評估業務中主要存在濫用收益法、評估師專業能力不足等六大問題。 報告指出,經過對2006年部分資產評估報告的核查發現,目前資產評估機構和評估師在執業中主要存在六方面問題:即專業勝任能力不高、濫用收益法、對其他報告不恰當引用、對評估對象的法律權屬關注不夠、評估對象與其他資源不相匹配、對歷史評估的分析不足等。 對于收益法的使用,報告著重指出,注冊資產評估師執行資產評估業務,應當根據評估對象、價值類型、資料收集情況等相關條件,分析三種資產評估方法的適用性,恰當選擇評估方法。但是在為上市公司相關的資產交易提供估值服務的實際應用過程中,對于以公司股權、無形資產等為標的的交易行為,卻存在著評估師濫用收益法、各項參數量化的依據不足、不合理設定評估假設等現象,導致評估價值虛增,其公允性受到質疑。如評估師采用收益法對僅成立不到10個月的公司進行評估,導致股權評估增值率將近3倍。 此外,在部分評估報告中,評估師采用了不當的評估假設和估值模型,相應的參數選擇缺乏依據;或者直接選擇了不當的參數,評估計算過程出現明顯的計算錯誤。這也反映出評估師執業能力和執業水平較低,專業勝任能力和執業經驗不足的現狀。 根據報告的統計,截至2006年底,經證監會與財政部共同確認的具有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資格的資產評估機構共有101家。根據68家僅具備評估資格、不能從事審計業務的資產評估機構的評估師統計資料,截至2007年7月26日,在這68家資產評估機構執業的評估師共有1966人。但我國達到相當規模的資產評估機構并不多,其中評估師數量在60人以上的機構只有3家。對證券業務而言,我國資產評估業的集中程度并不高,盡管最近幾年在逐漸升高,但總體而言,證券、期貨評估市場的格局尚未穩定。 在對評估業務收入的考察上,報告指出,2002年至2006年,評估業務總收入的平均值和中位數均逐年增加,而尤以2006年增長最快,評估業務市場在逐年擴展,但與證券、期貨相關的評估業務卻不穩定。評估業務總收入最高的是北京,獨占市場份額的一多半;其次是上海和廣東省,分別占市場份額的14.51%和4.35%。證券業務收入的前三強依舊依次為北京、上海和廣東,其中北京的證券收入市場份額比其評估總收入的市場份額更高,達60.11%。 報告還用了較多篇幅分析了評估業務增值率的情況。在2006年587筆評估業務樣本中,評估業務綜合增值率為64.02%。在各類業務中,增值率的最大值出現在重組評估業務組,大大高于改制評估等其他評估業務。從評估委托人的角度,評估增值率最高的是資產占有方委托業務,增值率為220.8%;從評估方法的角度看,采用成本和收益結合法的業務評估增值率最高,為80.53%。從資產類型看,綜合增值率最高的項目是無形資產和流動資產,增值率分別為83.45%和71.81%,無形資產評估增值率最大。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