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方制約與利益驅使 分析師報告評級遭遇潛規則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3日 07:32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多方勢力制約多重利益驅使分析師報告評級遭遇“潛規則”。 證券時報記者朱江 如果你持有的股票被部分券商分析師出具“中性”、“維持”的評級報告,而你還準備暫時持有的話,你可能得為這個決定付出代價。盡管沒有證據顯示券商分析師的獨立性在大規模喪失,但在基金、上市公司、單邊上漲的市場等外力影響下,分析師越來越吝于出具“減持”評級報告,特別是對機構重倉的股票。 多重利益驅使 “如果說出具的報告為‘中性’、‘維持’的話,按照我們圈內理解,這基本上可以理解為不看好。”一位券商研究所所長告訴記者,這幾乎是圈內公知的秘密,“當然,我們看好的上市公司報告則會出具‘增持’,‘強烈增持’的評級。” 記者對一知名券商研究所近一月的研究報告進行了粗略統計,結果是,在A股報告中,出具“推薦”評級的研究報告占全部報告的比例為70%,“審慎推薦”占比20%,“中性”占比10%;H股報告中,“推薦”評級的報告占比72.7%,“審慎推薦”和“中性”分別占比9.1%,此外,“回避(減持)”占比9.1%。 盡管選取的周期里“減持”報告占比不大,但某資深證券研究員透露,該研究所近年已算國內出具“減持”評級報告最多的券商,風格比較大膽,獨立性相比很高。而其他國內券商則極少出具“減持”評級報告。 “分析師出現這樣的評級潛規則,背后其實有很多苦衷”,一位資深分析師透露,機構影響力是重要原因之一,現階段基金公司規模已靠近4萬億門檻,在市場影響力如日中天,券商對基金分倉的渴求和競爭日趨激烈、基金手握分析師評價的絕對話語權,使得分析師對基金重倉持有股票評級時,往往投鼠忌器,特別是涉及負面品級時。 而另一方面,股改完成后,在上市公司越來越重視市值管理的今天,上市公司也特別關心研究機構的評級,例如像今年有大規模融資需求和減持動力,上市公司非常在乎任何“負面”評級,最粗暴的案例是,某知名分析師對深圳一家大公司出具“減持”評級后,該公司從此封殺該研究員的現場調研和公司拜訪機會,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分析師行業,對知名大公司維持長期的關注又是研究的必須。 研究報告的評級均上了“層樓”。難道股票在牛市中基本上都輪不到減持?如何解釋股市在上證指數1000點時研究員更愿唱空呢? 上海一知名分析師解釋說,市場普遍流傳的單邊市場預測法則:順著市場的趨勢走,最終可能只錯一次,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則會錯很多次。在近兩年一路高歌的牛市中,多次唱空只會被市場唾棄,而一路唱多似乎風險小得很多。 該分析師還表示,分析師不止要提供質量高的研究報告,還需要對基金經理的投資偏好有所了解。特別是基金投資的一些重倉股、基本面不錯的公司,分析師即便再不看好,也不會貿然出具“減持“的評級,這關系到分析師“水平”的問題。 相比公司而言,證券分析師唱衰行業似乎更容易一些。“相比公司來言,行業這個概念更廣,所涉及的點不那么具體,和基金具體買入的股票的關系更模糊一些。”上述分析師道破其中原委。 “要么不寫,要么寫之前同大機構溝通下,這是某些不愿意違心出具評級報告分析師的最后選擇。”這位分析師透露。 國外投行未必更獨立 在分析師一片唱多之時,海外投行的唱衰聲讓國人難以理解,以至于神華事件一時讓國內同行廣為流傳。 統計顯示,“沽出(減持)”評級在境外投行的研究報告中出現的次數較為頻繁,以中國人壽為例,當國內分析師一致給出A股25元以上目標價時,連同花旗、德意志銀行在內的幾家外資投行紛紛給出H股“沽出”的評級,其中,某外資投行的H股目標價僅為13元。 據了解,海外投行所在本土的市場監管比較嚴格,各機構之間更加市場化。相對來說,分析師的研究獨立性更易得到保障,受影響的因素較少。 但一具備多年海外投資經驗的基金經理表示,海外投行在涉及到可能合作的項目時,也會在研究上有所顧忌,這和國內有些類似。在他看來,海外投行之所以能比較自由的出具“沽售”的報告,與其業務大多還未在國內有關。 上述基金經理認為,目前大多數海外投行與國內的企業還未開展合作,還沒有建立一些可能存在的關聯。一旦海外投行業務觸角大面積伸進國內,分析師“辛辣”的風格可能也會有所收斂。 而部分金融專家則一直強調,海外投行一路唱衰A股可能與其投資策略有很大的關系。并不是單純性質針對行業和公司,更多層面可能涉及到對整個國內市場的介入時機、介入方式等等。 “海外投行的分析師整體上經驗豐富一些,但并不代表其不會向利益低頭。雖然說海外投行研究和投行、投資部分之間有防火墻,但只要涉及項目,研究多少還是可能會讓步。”上述基金經理說。 相關報道: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