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黃金周七天長假:股市綜合癥知多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08日 12:35 經濟觀察報
國慶期間,蔡其成與同事自駕出游,一路上6歲的女兒拿著根魔棍,一會兒折成“寶劍”,一會兒扭成“蛇”,自娛自樂。忽然女兒大叫一聲:“股票!”蔡先生一看大樂,曲折波動的魔棍,可不就是活脫脫一根K線! 這個黃金周,像蔡先生這樣“身在旅途、心在股市”的人,可不在少數。持股過節,怕長假期間有調控措施出臺;持幣過節,又怕節后股市繼續上漲,踏空行情。持股還是持幣,代表著人性貪婪和恐懼的兩面,始終煎熬著迎來長假的股民。 炒與不炒都受煎熬 顧先生的這個假期選擇了在家“補覺”。“股市太折磨人了!”國慶前一周,顧先生就開始為要不要清倉而煩惱,天天泡在網上看各類股評和基金經理的觀點。他手上的一個股票,已經賺了不少,本來想再漲一點就拋掉,沒想到節前大盤震蕩,跌得厲害,最后一個交易日大盤漲了140多點,顧先生的股票卻幾乎沒動,只好守著過節。 眼看長假結束,顧先生的“股市綜合癥”又卷土重來。“晚上做夢想的都是股票:如果行情這樣走,我就如何操作;如果行情那樣,又該如何操作。我想我這種心態已經不適合炒股了,真后悔長假沒有出去旅游放松。” 相對于顧先生的左右為難、寢食難安,新股民馬捷的長假綜合癥卻截然相反。小馬是5·30以后才涉足股海,沒有經過大跌洗禮,心態比較放松。朋友推薦的幾只股票表現都不錯,短短3個多月收益率已經達到30%左右,更讓他對股市充滿信心。這個長假恰巧跟雙休日連在一起,前后共休市9天,生活中忽然少了股票漲跌,讓馬捷心癢難耐。 “我剛到北京工作,沒什么朋友,家離得又遠,國慶7天假,簡直把我憋壞了。只盼著長假快點結束,我又可以看大盤、買股票,回到那種又緊張又刺激、賺了錢特高興的生活。”小馬說。 并不炒股的江先生,這個長假卻也因為股票壞了興致。江先生家住杭州,國慶期間約了幾個朋友到天目山度假,想避開旅游的滾滾人流,體驗一下山居歲月。但誰料想,股票成為此行永恒的話題,從CPI到流動性過剩,從QDII到“港股直通車”,朋友們三句話不離行情,五句話不離漲跌,度假變成了炒股經驗交流會。“非股民”江先生一句話也插不上嘴,感覺成了異類,整個旅途悶悶不樂,敗興而歸。 精明股民“七天理財” 股齡近10年的張阿姨,已經習慣了每到長假就把余錢從證券賬戶轉出來,到銀行辦理“七天通知存款”,這樣不僅可以讓資金在長假股市休市期間繼續“錢生錢”,而且可以享受高于活期存款2倍的利率。“現在銀證轉賬很方便,打個電話就行了,以前要到證券公司排老長的隊呢。” 隨著物價不斷攀升,央行的多次加息也未能扭轉“負利率”的局面,百姓的理財意識開始覺醒,儲蓄持續向股市、債市分流,“跑不過劉翔,但一定要跑贏CPI”成了流行語。長假前夕,“七天理財”也成為熱門話題,理財專家紛紛支招,教市民如何通過個人通知存款、炒黃金、炒外匯,做到“人閑錢不閑”、“股閑錢不閑”。 在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呂兆是國內最早的紙黃金投資者之一。2006年,國際金價一路從每盎司500美元出頭上沖到每盎司730美元,讓呂女士賺得盆滿缽滿。去年下半年,呂女士從金市轉向股市,但仍然時時關注金價走勢。“十一”黃金周前,她經過反復權衡,賣了一半的股票,買了紙黃金。 “黃金周期間股市休市,但國內銀行開辦的紙黃金業務并沒有休市,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渠道。9月份受美元走軟的影響,黃金交易重新活躍,價格不斷攀升,可能創造歷史新高。”呂女士說。“但我這個決定風險依然很大,畢竟金價現在已經很高了,而且黃金投資占用資金量大,收益率相對較低。未來我還是投資股市為主,短線炒紙黃金,心里也是捏把汗,很可能是白忙一場。” 要做到“心中有底” 對于部分中小散戶長假期間患得患失的股市綜合癥,有觀點認為,這是一種基于盲目投資的恐慌。過分擔心節假日期間消息面上的利空,其本質是對自身投資行為“心里沒底”。 老股民李剛認為,很多股民都是聽消息炒股,對所買的股票知之甚少,自然沒有信心,如果是深入研究后的長期投資行為,就不會因為一時漲跌而恐慌。對于一些股民的長假“七天理財”,他也認為要慎重:“我的觀點是不熟不做,炒黃金、炒外匯,都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如果盲目殺入,很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 和一些中小投資者一放假就對股市憂心忡忡的表現不同,大型投資者“放長線釣大魚”式的投資為他們多贏得了一份氣定神閑。不久前在杭州舉行的一場投資報告會上,國際著名投資大師、量子基金的創始人羅杰斯表示,他至今沒有賣出過一筆中國的股票,而且他希望自己一輩子都不要賣出中國的股票,待他故去后可以將手中的A股全部交給自己的女兒。 “投資股市時要謹慎,自己做好功課,不要聽小道消息來決定是否買入,并且盡量選擇自己熟悉的領域。”羅杰斯認為,投資者如果能夠理性地做到這些,就無需時時顧慮重重。 南華期貨研究所所長朱斌則建議:“目前國內資本市場上的機構力量越來越強大,特別是今年七八月份以來,基金所募集到的資金規模是空前的。未來的市場將是一個專家的市場,隨著下一步股指期貨的推出,國內證券市場的風險管理水平將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中小投資者與其自己患得患失,不如將錢交給機構去打理。”(記者 姚玉潔 張道生)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