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券商理財無米下鍋 受35億規模限制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1日 10:38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簡俊東 北京報道 沒有機構愿意抖出自己的操盤手法。 相對于基金,無論是數量還是規模,券商理財產品雖都不可同日而語,但是他們船小好掉頭,在牛市中游刃有余,照樣賺得盆滿缽滿。 猝不及防地遭遇“5.30”以后,券商理財產品的投資經理們如何調整思路,迅速擺脫困境,獲得超越大盤的收益?藍籌泡泡出現后,他們將選擇何種方式蕩漾在5000點? 本報記者收集了散見于各家證券公司網站的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二季度報表,經過統計分析,采訪投資經理,將這些與公募基金操作同樣重要的信息呈現給讀者。 結果顯示,二者操作手法和理念看似沒有區別,但是,兩類機構對于市場的分歧已經明顯。 目前,公募基金信心依舊,且保持高倉位操作,而大部分券商集合理財產品都已在考慮如何規避市場風險! 同樣是資產管理業務,基金火爆銷售和券商“無米下鍋”的現狀形成鮮明對比。 今年3月29日,中信股債雙贏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開始推廣后,直至8月份,近5個月再無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獲批募集。 8月2日和8月22日,招商證券和上海證券兩家券商旗下的招商基金寶二期和上海證券理財一號分別開始推廣。 但據記者了解,上述兩只集合理財產品方案其實去年就已上報,獲批募集前經歷了一年多的漫長等待,而這兩家券商已算是“幸運兒”。 “至今各家已上報的產品方案還有十幾個,但誰也不知道何時能獲批!9月10日,有券商資管部門負責人透露。 35億規模限制 券商對于募集集合理財產品非常積極。 某券商近期開展的一個跟集合理財產品客戶溝通活動中,即由總裁親自帶隊,可見其對于這項業務的重視程度。 “市場反應很熱烈,實際上投資者對于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需求很大。”上述券商人士告訴記者。 某規范類券商人士告訴記者,今年公司設立了資產管理部,主要是非常看好這項業務的前景,希望能夠爭取參與其中。 盡管券商積極,市場需求也強烈,但審批卻成為瓶頸,產品已經青黃不接。 今年以來,廣發2號、長江超越理財1號以及東方1號三只產品已先后到期終止,至今包括在發的上海證券理財1號,共有26只券商集合理財產品還在存續期。 接下來,國信金理財穩得受益計劃將在9月22日到期,2008年有5只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到期終止。如果不加快審批速度,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就會進一步縮水。 “每次開會我們都提意見,希望能加快審批,但結果還是那樣!蹦橙倘耸繜o奈地表示。 券商難以忍受的還有理財產品被嚴格限制額度。 同樣是設定募集規模上限,基金和券商所受到的待遇差別懸殊,F在基金首發限定的募集規模一般都會在百億以上,但券商理財產品的募集上限卻被限制在區區35億份。 今年以來,共有5只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募集成立,其中在1月份開始推廣的廣發增強型基金優選4號募集規模上限為30億,而剩余4只產品的募集規模上限均為35億。由于市場火爆,5只產品在成立時都已逼近上限,一些券商不得不提前結束募集。 以招商基金寶二期為例,本來的推廣時間為8月2日到9月1日,但8月16日其募集規模已接近上限要求。 “對于券商集合理財,35億是一道坎,在初始上報的產品方案中,如果募集規模設定超過35億,會被要求重報方案!币晃蝗倘耸空f。 此外,“各家券商都在考慮如何將自己的產品跟公募基金進行區分,所以現在FOF產品較受歡迎。不少在排隊中的都是FOF產品。”上述券商人士告訴記者。 分類監管下的資管業務 自2005年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再度開閘后,券商對于開展這一項業務表現出極大的熱情。 當年推出的產品中,有的為了吸引投資者,投資管理人設立條款進行利益綁定:贏利達不到設定要求的不收取管理費;拿出一部分自有資金認購理財計劃的份額;達不到預定的收益用投資管理人持有的份額彌補投資者收益等。 這些都成為券商理財產品區別于公募基金的創新所在,在創新措施的護航下,券商理財產品也逐漸走出歷史陰影,成為資本市場崛起的一股力量。 2006年7月24日,證監會公布<證券公司集合資產管理業務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下稱<實施細則>),向社會各界公開征求意見,并限定在當年7月31日前反饋給證監會。當時,市場猜測券商集合理財業務將對規范類券商開放,券商集合理財可能迎來一輪大發展,但事與愿違,直至今天,<實施細則>仍未正式發布。 市場人士猜測,<實施細則>未能出臺的原因和各方面因素有關:第三方存管的實施;市場風險因素;跟基金之間的同質化等都導致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審批緩慢。 而今年8月券商進入分類監管階段,券商開展新業務推出新產品有了新的依據,這也要求券商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的審批標準有所調整。 此外,證券公司集團化經營趨勢同樣是政策面的新動向。 證監會有關人士近期對媒體表示,證監會正在研究大型優質券商進行集團化經營的問題,預計年內會出臺相應規則。 券商集團化經營就是券商將業務剝離出來設立專業子公司,專業子公司設立后,母公司不能再經營與其相同的業務。這樣可以起到防范風險傳遞,提高經營效率的作用。 而中信證券(600030.SH)日前披露將成立專業子公司進行直接投資業務,這可謂是券商集團化經營的首次嘗試。 “資產管理業務作為券商的一項主要業務,按照新政策的要求,也會是需要設立專業子公司經營的業務,監管部門有可能通過集合理財產品的審批引導券商開展集團化經營!庇腥倘耸扛嬖V記者。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