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俞靚 北京報道
中國建設銀行日前發布公告稱,該行將申請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不超過90億股A股。分析師認為,建行回歸,將使我國銀行股估值水平更具代表性,此外,已經在H股流通的建行回歸A股,將為大量的“紅籌”企業樹立示范。不過,短期內我國資本市場金融股所占權重較大,結構欠平衡,未來應有更多不同類型的企業上市,緩解內地資本市場“投資饑渴癥”。
為紅籌回歸“投石探路”
“建行股本結構與紅籌的股本結構非常接近。比如,建行股份在H股全流通,這與紅籌一致;再比如,中國的會計制度是從1月1日至12月31日,很多紅籌的會計制度則是7月份至次年6月份,建行與紅籌企業的會計制度也極其相似。”西南證券分析師周興政表示。
他認為,正如06年中國銀行以“閃電速度”分別在港交所和上交所掛牌,為不久后工商銀行真正實現“A+H”同步同價發行奠定了堅實基礎一般,建行發行A股的程序和相應制度安排,可以為中移動等紅籌企業回歸樹立示范。
香港聯交所對紅籌的定義是,“在中國內地以外的地區注冊成立,并由內地政府機構控制的公司。”按這個定義,H股中一共有91家紅籌性質的公司,其中包括87家主板公司和4家創業板公司,中移動、中海油、中國聯通、中糧油等都屬于“紅籌”概念。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認為,紅籌回歸無疑會增加A股市場的穩定性。“我認為紅籌回歸越多越好,這些企業盤子大、業績優異,可以平抑國內股市過高的股價,借助這些大盤股可以穩定證券市場,避免股票市場上出現不必要的暴漲暴跌,有‘定海神針’的作用。”
銀河證券首席分析師左小蕾則強調不同類型的企業回歸。她認為,目前就整個A股來說,金融股特別是銀行股所占權重太大了。她表示,前期正值我國銀行業改革,商業銀行紛紛重組上市,促進了銀行本身公司治理結構的改善。但目前金融股占整個A股的比重大約有60%-70%,導致上市公司結構太集中。
一位私募基金經理也有此看法。他認為,就A股市場來說,不僅金融股和其他行業的比重失衡,金融股中銀行相對于保險、證券來說權重也相對較大,從長遠看,需要有更多優質資產的公司回歸,例如大量紅籌企業。
提升銀行股估值水平
建行新聞發言人席德炎表示,建行董事會考慮A股發行,主要目的是基于業務發展與資本管理的考慮。需要占用資本金,因此,發行A股的數額也是考慮未來幾年業務發展對資本金的需求做出的。
對此,渤海證券銀行業分析師田輝認為,雖然建行2006年9.92%的核心資本率與12.11%的資本充足率相對較高,但建行的資產業務每年以幾千億人民幣增長,因此,發行90億的數額可以說是“剛剛好”,正好能保證其近幾年的業務發展。
“建行上市有助于提升銀行股估值水平。”田輝說,“建行回歸后,可以說中國銀行業中最有代表性、最優質的資產都上市了,A股的銀行股基本可以代表整個銀行業估值水平。”她說,“目前資本市場需要一些大盤藍籌的回來,否則,很難認為A股就代表了中國整體經濟。”
此外,田輝認為,目前我國銀行業雖有很多機遇,也有一些潛在問題。第一,目前營業稅對商業銀行來說是個不小的負擔,雖說可能取消,但仍然沒有提上日程。第二,還有綜合經營的問題,目前商業銀行在做一些嘗試,比如創辦金融租賃公司等等,還需政策配合。第三,宏觀經濟的問題也給銀行生存帶來一定的挑戰,不過,即使宏觀經濟基本面有所變化,那些資金成本低、資本實力強和風險管理水平高的銀行能更好地抵御風險。
“總的說來,銀行估值還是依賴于每家銀行自身成長性與資質。只要中國經濟長期增長的方向不變,銀行估值會隨著銀行盈利能力不斷提高而提高。”她說。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