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籌股回歸并非股指期貨出臺先行條件
證券時報記者 王瑞霞 周榮祥
本報訊 新一屆發審委委員、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日前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輿論不應過多關注股市4000點之上的泡沫問題,而應加快發行大盤股,包括H股和紅籌股回歸,在改善資本市場的結構的同時擴大其規模。
吳曉求說,流動性過剩的現狀正給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和金融改革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當前中國資本市場面臨著許多重要的問題,除了穩定市場和投資者信心以外,還需要對資本市場結構進行調整,而大盤股的發行,包括H股和紅籌股的回歸,將有利于中國資本市場結構的完善。
日前,中國遠洋獲準發行A股,沉寂一時的H股重新踏上回歸之旅。與此同時,有關紅籌股回歸的消息再度升溫。據稱,紅籌股回歸A股試點辦法正在征求意見,香港紅籌股有可能率先踏上歸途。試點辦法提及的回歸條件包括市值不低于200億港元、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累計純利不低于20億港元等條件。
對此,吳曉求表示,市值200億港元這一門檻并不算高,因為只有大盤紅籌股的回歸,才能盡快改善內地資本市場的結構,使得這個市場更具投資功能,同時降低投機氛圍。
資料顯示,目前93家在香港上市的紅籌企業之中,大約有四分之一符合市值不少于200億港元的要求,如果再加上其他條件,只有中移動、中海油和中國網通等不到20家公司符合回歸試點條件。
盡管政策層面正在努力加速H股、紅籌股的回歸進程,但吳曉求認為最終進展還是要取決于這些公司的意愿。吳曉求說,由于在境外上市的公司已經經過了嚴格的審查,如果其在內地進行IPO,發審委將從簡處理。但由于兩地上市將使得這些公司不得不面對兩套監管機構,因此發行主體積極性可能并不高。
不過,吳曉求認為,中國內地資本市場也具有相當的吸引力。比如說目前A股市盈率相對較高,可以獲得更大的融資規模,內地上市單位成本也比海外低等。
有分析人士認為,紅籌股加快回歸主要是為了配合股指期貨的順利推出。對此,吳曉求認為,紅籌股回歸并不是股指期貨推出的先行條件,但其回歸將有利于股指期貨的推出。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