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籌回歸的緊湊腳步聲似在耳旁。
隨著今年下半年管理層推動中國移動等六家紅籌公司回歸的步伐越來越近,整個A股市場將面臨下一輪的擴容浪潮。這對于目前炎熱如火的二級市場而言,是否為溫和的降溫舉措,為股市帶來了一絲夏日中的涼意?
日前網上發布的經濟學家韓志國"直面中國股市可能遭遇的十大利空!"一文里,把"加速市場擴容與促進H股與紅籌股的市場復歸"作為第八個利空。
在此關鍵時刻,5月22日,上交所發布了最新一期名為<優質大型企業境內上市價格壓力研究>(下稱<壓力研究>)的上證聯合研究計劃。
該報告來自于合肥工業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與國元證券的聯合課題組。
報告通過中國國航(601111.SH)等六家大型優質公司的發行與上市對A股市場價格所產生的壓力進行實證測試與分析,從而得出結論:"無法得到優質大型企業境內上市對證券市場產生價格壓力的一致性結論",因此建議決策層"堅定不移地繼續推進優質大型企業境內上市"。
5月23日,上證指數繼續攀升,當日創下4175點的新高,當日收于4173點。
價格壓力=市場調節能力?
針對優質大型企業發行和上市對于國內證券市場的影響問題,上交所、合肥工業大學和國元證券的聯合課題組認為,"運用近代投資、金融學的主流理論,對市場整體樣本按照股票價格水平和基本面數據進行分組檢驗結果表明,優質大型企業上市對市場中估價水平較高、股票價格偏離內在價值的股票確實存在價格壓力的現象。"
"但市場自我調節的力量將促使那些價格嚴重偏離內在價值的股票向其內在價值回歸,而優質大型企業上市可能加快了這種回歸的速度。因此,我們認為如果優質大型企業上市對市場或其他股票造成所謂的'價格壓力',其主要動力也是來自于市場本身運行規律,優質大型企業境內上市事件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強化市場的運行規律,這楊看來'價格壓力'恰恰表明了我國證券市場內在的自我調節、自我完善的能力。"該課題組認為。
據記者了解,合肥工業大學和國元證券的聯合課題組首先將"優質大型上市公司"界定為"資產總額、銷售額均在50億元以上,且具有可持續競爭優勢,能提供一流的產品和服務,并能持續獲得高于競爭對手的利潤率或是具有這種潛力的、尚處在規模經濟階段的行業主導公司"。
依照這一標準,分別選取了寶鋼股份、中國石化、中國聯通、長江電力四家藍籌股和2006年下半年上市的超級大盤股中國銀行和中國國航作為實證研究的對象。
以中國銀行(601988.SH)為例,去年7月5日上市的中國銀行發行量約為65億股,發行后總股本2538.39億股,其中A股為1778.19億股,并取代了中國石化成為滬深市場第一大盤股。
選取中國銀行上市前66個交易日和上市首日的分析結果顯示,中國銀行發行對市場產生了一定的壓力,但上市并未對市場形成價格壓力,反而向上推動了整體股價的上漲。
而長江電力上市期間,市場估值水平低的股票表現顯著優于市場估值水平高的股票,該現象表明,長江電力上市促使市場對中國股市,尤其是對原估值水平低的股票進行很好的價值挖掘。
其他4家上市的公司的分析結果也得出了大致相似的結果。
該項實證研究的檢驗結果最終表明,"總體上不能得出優質大型企業上市對市場產生了價格壓力的明顯實證證據",其中盡管大型企業上市對市場股價具有影響力,但影響并不總是表現為價格壓力,在一些案例中也表現出對股價的促進作用。
此外,對于各檢驗期間市場均出現較大的波動,尤其是中國石化、中國聯通、中國銀行和中國國航發行期間,市場波動幅度相當劇烈,課題組認為"除了上述企業上市的影響因素以外,可能還存在其它更重要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三大建議
IPO提速。
據統計,從去年6月新股發行開閘以來,截至今年4月底,共有105只新股發行上市(從中工國際至中信銀行),其中滬市22只、深市83只。合計募集資金為2453.31億元;其中滬市募資2187.54億元,占比89.2%;深市募資265.77億元,占比10.8%。
如果算上5月24日即將發行的東南網架(002135.SZ),今年以來已經發行了38只新股,募集資金總額達到1102億元人民幣。
盡管IPO火爆,我國境內上市公司家數僅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的44%(截至2006年12月31日)。滬深兩市相加的股票總市值也只相當于紐約證券交易所的5.25%左右。
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主任祁斌日前在公開場合也表示,"應加快A股發行上市速度,推動H股、紅籌股加速回歸。"
而在今年前4個月的新股發行中,籌資總額超過100億元的四家企業均為優質大盤的金融類企業。按籌資額大小排名,分別是中國平安(601318.SH)388.7億元、交通銀行(601328.SH)252億元、興業銀行(601166.SH)160億元和中信銀行(601998.SH)133.5億元。
據上海一家投行機構的負責人介紹,目前流動性過剩是我國經濟面臨很大的一個問題,而對于管理層來說,加快大型藍籌股的發行——包括H股和紅籌的回歸,再加上券商IPO的突破和地方性商業銀行陸續上市,這些都將是成為分流資金的很好選擇。
江蘇證監局的一位官員表示,"證監會對于發行的節奏把握上,還是希望每個月能夠有1-2家大型國企發行上市。"
5月23日下午,在接受本報記者電話采訪時,韓志國表示,盡管紅籌和H股的回歸可以"盡可能縮小市場需求和市場供給之間的差距,以緩解市場供求矛盾",但是從長遠來看,這是對市場最為有利的選項。
顯然,優質大型企業境內上市除了有利于企業自身提升競爭力之外,更有利于促進境內證券市場的發展,其中主要表現為提升境內上市公司整體質量、提升國內股票市場對于投資者的吸引力、改善市場運行效率和投資者結構,推動國內中介機構業務的發展。
基于對6家優質大型國企的實證研究,聯合課題組最終提出了三條政策建議。
首先,建議決策層堅定不移地繼續推進優質大型企業境內上市。
優質大型企業境內上市給投資者提供了分享中國經濟增長的機會,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機構資金進入證券市場,實現擴容的目的;與此同時,還將有助于使市場逐步從資金推動型過渡到價值投資型,從而減少證券市場的波動性。
其次希望能夠積極探索和推進市場化發行制度,發揮證券市場的價值發現、價格調整功能。
一方面,通過更多公司的發行抑制股價過分偏離價值;另一方面,通過大量優質公司能夠陸續進入市場,劣質公司能及時退出,從而達到穩定市場和提高市場的流動性的目的。
第三是強化證券發行和交易過程中信息披露和監管的制度建設。
實證研究發現,優質大型企業境內發行上市過程中,導致市場大幅度波動的重要因素是來自于我國證券市場的不完善,其中包括市場對未來證券發行和監管政策、市場交易制度預期不穩定。
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