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歷史上的幾次股災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7日 07:29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記者張若斌 在今年的2月27日、4月19日和5月15日,深滬股市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單日跌幅。“股災”這個一度遠去的詞匯再度回響在國內普通股民的耳邊,不少股民當天恐慌性拋盤。面對此情此景,我們不妨回顧全球歷史上最為典型的幾大股災事件,以讓國內投資者吸取一些經驗和教訓。 1929年:大牛市的最后瘋狂 從1928年開始,美國長達十多年的大牛市進入最后的瘋狂時期。股票投機成為美國民眾的全國性業余愛好,1929年1月2日,紐約證券交易所新年后的第一個交易日一開市,買單就像潮水般地涌來,股價與交易量飛速上升,通用電器等績優股上漲了20美元左右,其他股價也上升了5美元以上。紐約時報更預計1929年將是美國股市最輝煌的一年。當年9月以前,股票價格已經急劇升騰,參與股票投資的人越來越多,簡直到了男女老少齊瘋狂的狀態。出租車司機一面駕駛汽車,一面情不自禁地建議你應當買哪只股票,即使路旁擦皮鞋的小童也能向你介紹當天的熱門股。人們買股票只是一心想著在短時期內再賣出,并非為了長期投資。 1929年10月29日早晨10點鐘,紐約證券交易所剛剛開市,猛烈的拋單就鋪天蓋地席卷而來,人人都在不計價格地拋售,經紀人被團團圍住,交易大廳一片混亂。道瓊斯指數一瀉千里,股價指數已從最高點386點跌至298點,跌幅達22%。這一天被形容為紐約交易所112年歷史上“最糟糕的黑色星期二”。 從9月初算起,到11月中旬紐約交易所的股票市價總值損失了300億美元。然而,這僅僅是災難的開始,股市的崩潰帶來美國歷史上破壞性最大的大蕭條、大危機,使美國經濟處于癱瘓狀態。用居民的個人存款去搞股票投機的銀行紛紛倒閉:1929年659家,1930年1352家,1931年2294家。國民收入總值從1929年的880億美元下降到1932年至1933年中的400億美元。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指數從1929年最高點452點跌到1932年7月8日的58點。通用電器股票從396美元跌至8美元。股票和各種債券的面值總共下跌了90%。無數“百萬富翁”傾家蕩產。一些失去生存希望的人甚至走上了絕路。 1987年:波及全球的“黑色星期一” 1982年以后,國際金融市場游資充斥,沖擊貨幣市場和股票市場,股票市場投機活動日益猖獗,股票行情以極其反常的速度向上攀升,從而使得股價的增長速度大大超過經濟增長速度,使股票價格與經濟發展嚴重脫節。1982年10月至1987年9月間,美國的工業生產指數只增長了30.5%,而美國股票價格則從1982年8月至1987年8月25日上漲了近3倍,這種反常的股價驟升說明證券交易投機因素較大,一有風吹草動,崩潰難以避免。 果然,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道瓊斯30種工業股價平均數突然從開盤時的2247點下跌到1738.74點,幾個小時內暴跌22.62%。這一跌幅波及到了全球:在歐洲,英國股市下跌10.1%,法國股市下跌6%;荷蘭股市7. 8%;比利時股市10.5%;在亞洲,日本股市下跌14.6%;香港恒生指數下跌11.12%,新加坡股市下跌12.15%。 此后一星期,道瓊斯股價平均數和標準普爾500種股票價格指數下降幅度達到了1/3,股票市場財富縮水超過5000億美元,占美國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8左右。全世界的股票持有者大約損失了2萬億美元財富。 2000年:網絡概念股災席卷全球 20世紀90年代后期股市泡沫的特點是投資者瘋狂追逐“網絡與科技概念股”。網景公司在上市的1995年單季度虧損160萬美元,但上市一天之內其股價就上漲了108%,公司的市值變成55億美元;亞馬遜公司截止到1999年10月凈虧損再創8600萬美元的新高,而其股票價格自1997年上市到1998年底飆升了2300%,三個月后再漲400%,規模達到400億美元;Ivillage公司到1999年6月底市值超過了16億美元,而當季該公司的收入為600萬美元,支出卻高達2400萬美元;1999年底,Yahoo公司市值突破1000億美元的里程碑,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快沖破千億美元市值大關的公司。凡與IT和網絡“沾邊”的公司的股票價格在短短的幾年間成百上千倍地暴漲,并由此帶動美國納斯達克指數的大幅上揚。納指在1999年內連創50多次新高,漲幅高達856%。網絡股的市場價格在2000年3月達到了高峰,為1.4萬億美元。與此同時,在日本、中國香港和全球其他地區,網絡概念股同樣受到投資者瘋狂地追捧。 然而在隨后的一年內,這種無盈利只能吸引眼球的網絡經濟終于耗盡了投資者的耐心。網絡股概念逐漸破滅。從2000年2月到2002年9月,納斯達克綜指跌幅達四分之三。亞馬遜公司跌去2/3,一半的網絡公司股價低于上市價。隨后5年,新經濟迎來漫長的冬天,直到Google上市才有所好轉。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