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股市誘惑下的零部件公司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1日 03:20 財經時報
本報記者 馮淑娟 劉先生是西南地區一家民營汽車零部件企業的老總,最近,因為籌劃香港上市的事,他一直奔走于大陸和香港之間。不過,令他煩惱的是,即使此事獲得有關部門的批準,也需要至少排隊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 “企業發展不等人。我們要擴大產能,就得趕緊解決融資的瓶頸。”在接受《財經時報》采訪時,他的口氣聽上去很焦慮。 據了解,像劉先生這樣為企業上市著急的人遠不止一個。自去年初以來,股市火爆,吸引各路資本大量涌入,而同時,汽車零部件企業卻普遍缺少資金。兩相比較,眾多汽車零部件企業上市的欲望正被點燃并變得日益強烈。 行業擴張 有人士分析,吸引這些老總們眼球的,是上市汽車零部件公司自去年以來出色的業績,以及現在仍在高漲的股價。 去年,出乎此前一些人士的預測,中國汽車取得了高速增長,與之配套的汽車零部件也增長迅速,一時成為炙手可熱的行業。一些上市公司如濰柴動力、萬向錢潮、威孚高科等,成為上市公司中引人注目的藍籌股。 據統計,2007年第一季度,整個股市的指數劇增,其中汽車零部件行業指數的漲幅達到70%左右,超過滬深300指數達35個百分點以上。主流零部件企業的股價漲幅大多高達50%以上。 即便如此,一些分析人士仍認為,鑒于這些公司今明兩年的業績預期、細分行業的專業優勢,以及中國制造成本優勢的價值逐漸被認知,中國主流零部件公司的估值依然偏低,未來仍具有較大的上升空間。 退回去兩年,看證券公司的分析,對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還是嘆聲多贊聲少。當時,雖然也有一些企業看好股市的融資途徑,但沒像現在這樣成為一股潮流。以上提到的劉先生介紹說,當時國內汽車市場也不錯,只是自己的企業沒有像今天這樣大規模擴張,對資金的需求也就沒有這么迫切。 據了解,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內生性增長動力,來自中國汽車產銷規模的持續擴張和汽車保有量的穩定增長。去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大幅增長,帶動汽車零部件行業配套增長迅速,使這個行業表現出“增長景氣”與“效益景氣”雙增的特征。 促使眾多零部件企業產生上市愿望的,還有一種“進入全球采購體系”的希冀。在市場上,中國汽車零部件出口正以20%的高速度增長,預測未來3年可達到400億美元。巨大的出口市場,也是這個行業內在需求旺盛的直觀體現。 融資難 日前,來自北京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的一條消息,引起了汽車業界一些人士的關注。此消息透露,北汽控股正在加速籌建一個專門的零部件公司,該公司有可能先于北汽控股實現上市,以解決其日益緊張的資金問題。 此前,部分汽車公司已經開始整合自己的供應商產業鏈,將汽車零部件率先上市或者隨整車整體上市,如上汽、廣汽等。據悉,其原因一方面是為增強自己的配套話語權,另一方面主要是為了解決融資問題。 大汽車公司的零部件供應商尚如此缺少資金,那些規模小、沒有主機廠支撐的小企業的狀況可想而知。一位人士告訴《財經時報》,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對股市的渴望,是由這個行業長久以來薄弱的資金規模和較差的產業基礎決定的。 中國的汽車零部件企業普遍規模小、技術研發能力薄弱。過去,受市場所限,小企業擴張的動力不足,對資金的需求也就不顯得突出。而現在,隨著競爭加劇,他們要想增強實力,就不得不在研發上下功夫,提高技術開發能力,同時要努力拓展市場,這就使得資金問題日益成為瓶頸。 缺錢時,通過銀行融資是條最簡捷的途徑。但銀行更青睞的是大企業,而且對小企業的信譽度不夠信任。在找不到其他更好融資方式的情況下,眾多的零部件企業自然而然把目光瞄向了資本市場,上市也就成了其最鐘情的選擇。 促進并購 日前,《財經時報》獲知一個消息,某上市公司資金雄厚,目前有部分盈余,為了向股東有所交代,他們希望用多余的資金并購一些有潛力的小零部件企業,將其包裝上市或者將其變成自己的供應商。 “汽車市場的發展,使零部件行業的吸引力增加,各類資本會進一步加大投資的力度。現有企業做大做強的欲望和新進入企業的規模化欲望,將促使競爭加劇,導致通過兼并收購實施整合的需求上升。預期這種情形將會越來越多地發生。”一位業內人士對《財經時報》分析。 據分析,相比之下,通過上市公司實施兼并收購更容易操作,也更容易實現資本市場的運作。一些急于擴張的汽車供應商就看好了這個途徑,通過股權方式實現了對其他企業的并購,有的甚至通過并購的途徑,實現了進入其他領域的目標。 浙江某家公司,幾年前業務還比較單一,企業規模也很有限。近兩年,通過控股兩家汽車零部件公司,該公司不僅資產增加了數倍,而且邁進了他們渴望很久的關鍵汽車零部件領域,企業迅速擴張為一家資產上百億的大集團。 據了解,與國際化大供應商相比,中國的零部件企業規模偏小,難以形成強大的競爭力。而要想融進全球化,成為國際汽車產業的一部分,購并和整合是必經之路。通過上市加速整合步伐,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實現增強競爭力、走向全球的目標。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