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尚福林與中國股市這4年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3日 09:19 21世紀經濟報道
上海報道 本報記者 汪恭彬 “做為一個在股市上拼搏8年的小股民,2006年是豐收的一年,這一年我彌補了所有的虧損,故心中對您充滿感激之情。”河南商丘一位網友在論壇上如此評述尚福林。 這樣的“感激”隨處可見。 在某財經網站上發起的網民留言欄目中,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牢牢占據榜首之位。一位網友說,“他心系股民,務實但不平庸;他面對市場,低調卻不乏鐵腕”。 2006年底,懸在中國資本市場長達15年之久的達摩克斯之劍——股權分置終于解決。股改的完美收官,中國股市終于告別邊緣化的尷尬,自千點起步,以一年之功,跨越三千點高峰,直插云霄。 股改的主導者尚福林迎來一片贊譽。 低調行事 尚福林履新證監會主席,是在2002年12月27日,這一天上綜指收在1382點。 不過,上綜指在2003年1月6日創下1311點的新低。不少人抱著懷疑的態度去看尚福林。 尚福林是證監會的第五任主席。一般人的眼中,證監會是一個火山口。 “當時尚福林面對的是一個向下的、窮則思變的市場。”上海睿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振寧說。李是全流通研究小組三個成員之一,從2003年初開始,成為尚福林主席的高參之一,也正是這個小組,設計了后來的股改方案。 “所以他一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檢討以往證券監管工作的得失。”李說。 2003年1月24日至26日的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尚福林發表了長達70分鐘的講話,他坦承過往監管工作失誤并提出“5個堅持”:今后監管工作必須堅持服務于證券期貨市場發展的需要和服從于國民經濟的全局,堅持把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證券期貨市場規范與發展的統一,堅持改革力度、發展速度與市場承受程度的統一,堅持監管職能和監管方式要適應市場發展的要求。 這次露面之后,尚福林曾一度消失在公眾視野。 而由于股市的日益邊緣化,尚福林也開始被淡忘,以至于在2003年兩會上,很多記者都沒有認出這位證監會的掌舵人。 “我們很擔心,怕決策層受到這種評論的影響。”李振寧建議他出來講個話,但尚一笑了之。 2004年底時,尚福林離任的傳聞開始增多。傳聞制造者也頗費思量,將尚福林“安排”到銀監會去干他的老本行;尚的繼任者則由某直轄市的一位副市長擔綱。 事后有人說,那是尚福林惹惱了券商,逼著券商清理自營盤,讓很多券商倒在了牛市門檻之上。結果導致謠言四起。 但尚卻“穩坐釣魚臺”。 傾聽市場 “從個人來看,尚福林很務實,不是簡單做一個官員。”李振寧說,“盡管他給人印象極其低調,但卻一直沒有停止對市場的觀察和思考,一旦思考成熟,即付之行動”。 2003年2月,尚福林剛剛發表“5個堅持”的演講之后,證監會就成立了一個小組——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白皮書研究小組,身為市場人士的李振寧,亦為此小組一員。 “從一開始,他就希望從較高層面來定位資本市場。因而在上任伊始,他就組織人員書寫白皮書;他注重傾聽市場各方面的聲音,同時善于將這些民間的呼聲反映到最高決策當局,爭取高層的支持。”李振寧說。 很快,證監會的白皮書上呈國務院。那個時候,大家對資本市場的定位還比較模糊,很多都還停留在為國企解困、融資的低級階段。白皮書出來后,黨中央、國務院領導高度重視,2004年2月出臺了“國九條”,中國股市誕生十幾年后,終于從國家戰略高度來看待資本市場了。 定位清晰了,資本市場的最根本性改革——股權分置改革有了基礎。 這一次,尚沿用了他的謀略——放手讓市場爭論,證監會甚至還專門設立部門,征求各方對股權分置改革的方案。 到2005年5月股改正式啟動之前,爭論仍然如火如荼。但股權分置的現狀必須改革,則在這場爭論中得到前所未有的統一。 至于方案,李振寧說,尚福林傾聽了幾乎包括所有市場參與者:券商、基金、國有控股股東、外資、散戶、網絡上的股民等的意見。 最后的結果是,由證監會秘密成立的三人全流通小組反復斟酌后,提出全流通解決方案的原則。 “我們只是出了大致的框架,具體的股改方案,則由上市公司的兩類股東去協商。”參與設計框架原則的李振寧說,“我想能夠正確區分市場和監管部門,也是股改能夠成功推行的原因”。 2005年5月,中國資本市場迎來了第一批4家公司試點股改。 在那個特殊意義的五一節期,證監會徹夜燈火通明。有知情者說,當時證監會唯一的擔心是節后開盤后大盤不要瘋長。 2005年5月9日,上綜指和深圳成指分別大跌2.44%和3.97%;6月6日,上綜指更是下探到998點,市場對股改的質疑風生水起。 這個時候的尚福林,一改“低調無為”,大聲疾呼“開弓沒有回頭箭”,并展開魅力“外交”,尋求支持,相繼與國資委、財政部等部門下發強勢規章,強推股改前行。 智者 “是的,在那個特殊的時段,證監會強令市場各方推動股改。”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資總監說。 他表示,那甚至是一個以股改為綱的時代。為了推動股改,證監會甚至默認上市公司自買股票投票,默認保薦機構拜票,要求基金等機構投贊成票等行為。 煎熬半年之后,股改從簡單的除權效應過渡到被投資者認可。2005年12月底,市場在醞釀情緒。一些先知先覺的板塊,比如有色金屬,則開始異動。 至2006年初,股改作為獲利的對價,開始體現出價值。資金開始追逐股改中的個股,漲停、連續漲停,成為那個春季的焦點。 與此同時,市場逐漸火熱。2006年1月4日,上綜指收于1180點,5個月之后,這個點位被刷新到1700點。 當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意識到股改解決了資本市場最基礎性改革之后,大盤給予了火爆回應。 作為證監會的掌舵人,尚福林在堅定推行中國石化等大盤股的股改之時,并未忘記包括上市公司質量、證券公司治理、發行制度的改革、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構建等一系列的難解課題。 2006年接下來的那段時間,包括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中國人壽等大盤藍籌相繼回歸;上市公司清欠引入法律解決途徑;熊市遭受重創的券商,也春風吹又生,第一次主動提出中國迎來黃金十年;外資也摩拳擦掌,QFII熱情與日俱增,個別媒體甚至報出非法外資坐莊工行的報道。 200%的漲幅已經表明,履任證監會4年的尚福林,已成功地將落入邊緣的中國股市嵌入中國經濟的晴雨表之中。 但如尚福林所言,中國資本市場目前仍然弱小,亟待解決的問題重重,諸如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穩妥推行金融期貨、融資融券業務;大力發展公司債券市場,完善公司債券發行體制;不斷推動市場創新發展等等。 盡管資本市場長路漫漫,但歷經坎坷4年的尚福林仍迎來多方褒獎。2006年底,他無可爭議地當選央視2006年度經濟人物。 “他是具有戰略意義的改革家,頂住了壓力,創造了歷史。”一位私募基金的總經理說。 編者按 兩年前,“兩會”前,有人說他即將易位,兩年后,“兩會”時,尚福林領銜中國證監會卻創造了“神奇”——不僅“股權分置之劍”冰解,中國資本市場已達新境界。 且看一組數字。 2006年,上證綜指上漲130%,冠居全球;市場平均股價從2005年來最低4.39元漲到7.67元。 2006年共發行75只新股,新股實際籌資額達到1305.86億元,A股一舉躍升為全球第三大IPO市場。這一年,中國公司共募集730億美元的資金,占全球總數的25%。 公募基金也在創造“神話”。2006年共成立90只基金,首募規模合計高達3922.93億份,而景順長城內需增長,凈值增長高達175.40%。 但顯然,A股“獨秀”遠遠不夠,資本市場需“多線開花”,于是多層次資本市場“轟然來襲”: 債市、期貨、OTC市場、創業板……這一幾被“邊緣化”的市場,似乎突然間,擁有“橫掃千軍”的勇氣。 就在資本市場“拓土開疆”之際,我們更需留意:內幕交易現時被演繹成“高管炒股”,國有控股股東儼然成最大“莊家”,還有非公眾公司滿地陷阱,法人股交易市場危機四伏…… 改革遠未結束,因為監管者的新考驗剛剛開始。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