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上市公司清欠攻堅成效顯著 17家公司被立案稽查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 07:02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指出上市公司清欠攻堅成效顯著17家未清欠“老賴”均被立案稽查 證券時報記者 于揚 本報北京電 2005年10月19日國務院批轉了證監會《關于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明確提出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務必在2006年底前償還所占用的上市公司資金,如今“大限”已過,清欠效果如何呢?日前,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一年多以來,在各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市公司清欠工作已取得顯著成果。 該新聞發言人指出,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違規占用上市公司的資金,是對上市公司法人財產權的侵犯,是嚴重損害上市公司和廣大中小股東權益的違法行為,是上市公司健康發展的巨大障礙。2006年初,證監會按照國務院批轉的《關于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的要求,做出了“落實責任,嚴格執法,群策群力,深入開展清欠攻堅戰”的具體部署,經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2006年的清欠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共有380家上市公司完成了清欠工作,清欠總額336億元;此外,還有19家上市公司已完成董事會或股東大會審議以資抵債、以股抵債議案的程序,預計將在近期完成清欠工作,涉及占用額合計54億元。已完成和處于清欠程序中的公司共計399家,涉及占用總額390億元,分別較2005年底下降93%和84%。2006年底未能解決資金被違規占用問題的上市公司還有17家,涉及占用額92億元,其中,三九醫藥占用額達37億元,占未清欠額的40%。對這17家公司,中國證監會已經立案稽查,并將相關涉嫌犯罪的問題移送公安機關。 該新聞發言人表示,近年來,證監會聯合有關部門,在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加大對控股股東侵占上市公司資金行為的治理力度。 2005年6月,證監會下發《關于集中解決上市公司資金被占用和違規擔保問題的通知》,要求上市公司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出切實可行的清欠措施和清欠進度,力爭兩年內清理非經營性占用資金工作取得明顯成效;2005年8月,鄭州煤電股份有限公司將股權分置改革和以股抵債相結合,探索了新的清欠方式并獲得了市場的認可;2006年5月,證監會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清欠工作的通知》,明確上市公司董事會對清欠工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公司董事會要建立對大股東所持股份“占用即凍結”的機制,堅決遏制“前清后欠”問題的產生;2006年6月28日,《刑法修正案(六)》頒布實施,明確了對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刑罰標準,加大了對侵占的刑事打擊力度;國務院領導對上市公司清欠工作極為重視,指示各有關方面積極配合,抓緊解決清欠問題,以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證監會10月初在長沙召開清欠座談會,要求各證監局緊緊依靠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群策群力,奮戰80天,堅決打勝清欠攻堅戰,并對年底完成清欠無望的公司進行立案稽查,固定相關證據;11月初,證監會、公安部、人民銀行等8部委,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清理大股東占用上市公司資金工作的通知》,有力地推進了清欠工作。 該新聞發言人還指出,清理上市公司資金占用不僅僅改善了部分上市公司的資產狀況,同時也是在中國資本市場上進行了一場深刻的“誠信守法”教育。中國證監會將按照國務院要求和八部委通知,嚴厲追究未能完成清欠的17家上市公司有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為了防止“前清后欠”問題的產生,要切實做到法制建設、誠信建設和制度建設三管齊下,依法及時查處侵占上市公司資金的違法行為,強化公司董事會和經理層的問責機制,強化股東監督、輿論監督,不斷改善公司治理,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增強誠信度和透明度,在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上下功夫。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