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QDII為何門庭冷落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30日 22:48 《資本市場》
作者:仲志遠 僅有了QDII的行頭還遠遠不夠,想想如何才能更好地惠及投資者或許能夠解脫這一困境。曾經喧囂不已的QDII居然落到了“雷聲大而雨點小”這樣的地步,尤其值得各代理銀行深思—— 8月10日,匯豐銀行獲得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代客境外理財購匯額度5億美元。加上此前不久第二次批準的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的購匯額度20億美元與15億美元,以及7月21日中國銀行、工商銀行、東亞銀行等第一批銀行獲得的48億美元,QDII的購匯額度一舉達到了88億美元,短期內超過了QFII的額度。 然而,QDII額度的實際影響力實在有限。即使各大銀行極力鼓吹代客投資境外的便利也沒有想像中的熱鬧,曾經風傳QDII將分流A股市場資金的消息也戛然而止。股指仍舊上漲下跌,而QFII仍然狂買A股,花旗賬戶的市值猛增17%,境外資金看好A股市場,似乎緊盯著各行業的龍頭企業不放,外資并購早已顯露端倪。 中行和工行QDII在京滬等地推出相關產品之后一段時間均為“零成交”,各地投資者也對此普遍謹慎觀望;雖然時有銷售,但客戶也僅限于5萬元的起點購買,少見大客戶。備受媒體與業界追捧的QDII為何市場反應如此冷淡? 資金的地下流向 門庭冷落的現實讓各大銀行擔心自己能否完成銷售額度。早前,擴大投資海外規模的呼聲最早還是出自香港股市,直到2006年4月14日,人民銀行才將QDII局部開放。 QDII主要是為銀行的儲蓄資金提供了一條投資渠道。內地股市低迷之時,原先的投機資金經地下通道流入香港股市,據傳其中多半就來自深滬股市,而QDII不過是將事實明朗化。 與QDII一起投資海外資本市場的一般還有社;、保險公司資金,亦即所謂“三駕馬車”。早前就有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人士撰文透露,2006年將拓寬保險資金投資渠道,允許保險公司購匯進行境外證券投資;而保險業界反駁說,保險機構都有保險外匯資金,不涉及外匯兌換,即使購匯本來也需要花費成本,與真正的QDII還有一定差異。畢竟海外投資的風險較大,保險公司也謹慎行事,何況現有規定下的投資額度尚未完全投入海外市場,因此保險公司購匯境外投資的需求并不迫切,社;鸬那闆r也與此類似。 QDII正式啟動,就意味著境內居民手頭的資金可以借機構投資者之手出入香港股市以及國際資本市場博取一些收益。從理論上來說,QDII制度與此前QFII的實施,將會推動內地股市向國際化的方向邁進,譬如,深滬股市中國銀行股的估值就會與香港股市中國銀行股的估值趨同,而現實卻是估值化的顯著差異仍然存在,A股銀行股的估值應當向上重估。也就是說,QDII雖然是外匯管制的權益之計,但至少可以讓內地居高不下的國民儲蓄因為海外投資而“泄洪”,一旦境內資金與境外資金互動貫通,深滬股市的市盈率也不至于畸高而可以真實合理地反映股票的價格。 現實的利益關卡 QDII雖然備受到媒體與業界的追捧,但似乎并沒有太多地顧及投資者的利益,而是在產品設計之時就預先截留了自己的好處。 據一名剛剛結束內地銀行工作投身香港的業界人士透露,QDII遭受冷遇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內地銀行本身的做法卻很值得商榷。“我在建行工作時,也想過借助QDII推出一些產品,并希望從中開拓一塊利潤來源。但是,在設計產品的過程中,稍微留心即可發現,每個中間環節都想吃一塊利益,說是‘雁過拔毛’一點也不過分,最后到了客戶手中的產品顯然就沒有多少吸引力了。既然得益不多,又何必煞費苦心呢——這可能是QDII產品至今仍然難賣的一個原因”。 實際上,股改前后涌入中國內地A股市場的境外資金QFII也如過江之鯽。“人民幣正處于升值的過程中,外國人的錢都在涌往中國,那些精于投資的老百姓當然也在觀望:我們的錢為什么要往外投呢?” “真正對海外投資有興趣的大額投資人早已‘八仙過!@過了既定的QDII渠道,以其他形形色色的手段投資;倒是那些沒有辦法去海外投資、又不了解海外市場的大部分小額投資人才對QDII還有一些依賴。不過,他們還需要時間了解海外市場,也不會輕易就購買各大銀行設計的QDII產品”。 顯然,想要排解內地居高不下的儲蓄率,僅有了QDII的行頭還遠遠不夠,想想如何才能更好地惠及投資者或許能夠解脫這一困境。曾經喧囂不已的QDII居然落到了“雷聲大而雨點小”這樣的地步,尤其值得各代理銀行深思。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