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深交所圈定259家準IPO企業 為中小企業板備資源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 11:17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莫菲 上海報道 近日,某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為了發現和儲備中小企業板后備資源,深交所與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管理中心聯合組建了“科技型中小企業調研小組”,該小組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效,并最終圈定了259家重點企業,作為深交所重點培育對象。 三部門隨后完成的調研報告指出,這259家企業不僅符合發行上市條件,而且其獲利能力與成長能力均高于中小企業板企業。在深交所培育和扶持下,它們很可能成為下一步登陸中小企業板的潛在IPO對象。 259家重點IPO企業 三部門實地聯合調研之后,一份《高新技術企業調研分析報告》應運而生。 據上述知情人士透露,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管理中心與深交所按照一系列標準,最后確定了這259家重點發展對象。 “按照‘最近一年凈資產和總收入均超過3000萬,連續兩年以上盈利’的標準,初選出4015家企業;在4015家企業中,有2197家企業基本符合現有的發行上市條件;從資產規模、收益水平及盈利能力等三個方面,我們又設定一些指標。從2197家基本符合發行上市條件的企業中按20%的凈資產收益率,篩選出722家重點高科技企業,并實地走訪了其中259家企業。”這位熟悉情況人士表示。 從這259家走訪企業的情況來看: 第一,地區分布顯示出較高的區域集中度。 其中,74.9%的企業分布在華東、華南地區。按照省份統計,廣東最多,占20.46%,其次是江蘇,占18.53%,再次是浙江,占13.51%。 第二,70.59%的企業集中在制造業,主要分布在機械設備、電子、石化塑料和醫藥生物等行業,占59.06%。 第三,66.38%的企業是民營企業,其次是外商投資企業和國有企業,分別占15.95%和14.22%,集體企業最少,僅占3.45%。 第四,81.47%的企業是高科技企業,累計擁有專利1179項,平均每家擁有5.59項,最多的有101項。 第五,259家企業呈現出高新技術企業資產規模水平較低的特點。 它們平均凈資產規模9791萬元,總資產規模1.9億元,低于50家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平均凈資產1.44億元、總資產3.6億元的資產規模水平。 第六,與現在的中小企業板指標的對比來看,259家企業平均凈利潤為1,440萬元,低于50家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的平均凈利潤3,651萬元,但獲利能力(平均凈資產收益率29.38%)高于50家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水平(平均凈資產收益率24.91%)。 第七,這些企業具有更強的成長能力。259家企業最近一年收入增長率86.21%,高于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31.88%的收入增長率。 在259家重點企業之中,深交所更是劃分出重中之重。 “按照深交所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工作的劃分標準,其中有40家屬于重點發展企業,83家屬于培育類企業,136家屬于儲備類企業。”某位接近深交所人士透露。 深交所下一步的工作則集中于以保薦人聯席會議為平臺,溝通、交流這些企業的情況;制定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性評價指標體系;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評價;開展有關中小企業板上市規則的培訓;結合資本市場要求以及科技企業的特點,共同制定高成長企業認定標準以及治理結構、管理、財務規范指引等。 改制上市四大難點 據悉,在調研中,不少科技型中小企業普遍認為當前資本市場制度安排與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個性化和多樣化的融資需求相差甚遠。 “現有的發審制度給科技型中小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帶來的便利不夠。”上海某家科技型企業負責人表示。 首先,上市之路過于漫長。從接受申報材料到收到核準通知,往往需要超過一至兩年時間,如果再加上一年的輔導期,上市的時間成本高達三年。 其次,由于引進戰略投資者的需要,科技型中小企業股權結構以及管理層發生變動的情況較多,這成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改制上市的一個障礙。還有,無形資產出資比例、計價基礎的限制,也制約了對具有創新能力的發起人建立股權激勵制度的安排。 最后,現有的再融資發行審核制度,同樣采用實質性審核,其發行審核的時間、程序和發行上市的成本基本等同于首次公開發行,難以滿足科技型中小企業實施技術更新、產品升級換代對資金的急切需求。 “對于上述問題,深交所已積極向證監會等部門匯報,爭取更多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的政策支持。”上述人士最后說,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核心。 ·鏈接· 重點發展類企業滿足以下條件的企業 (1)不存在影響發行上市的實質性障礙; (2)最近兩年平均凈利潤在1000萬元以上; (3)最近兩年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在15%以上; (4)最近兩年主營業務收入均比上一年增長20%以上; (5)企業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較高技術含量、具有成長潛力的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或省級高新技術企業。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