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中國證監會叫停外資并購券商 可能緣于金融安全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2日 00:51 東方早報
在證券業綜合治理的關鍵階段,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屠光紹昨日在北京出席“2006中國企業高峰會”接受有關媒體采訪時透露,中國近期不會再批準外資并購國內券商股權。這意味著,瑞銀入主北京證券將是近期外資所獲的最后一張券商“牌照”。分析人士指出,監管層收緊外資進入門檻,應該是考慮到金融安全,以及“打掃干凈屋子再迎客”的監管思路。 “叫!本売诮鹑诎踩 去年9月,瑞銀以17億元入主重組北京證券,點燃了外資躋身中國證券行業的激情。一時間,外資投行紛紛提出入股國內證券公司,并希望控股。近來,先后傳出JP摩根試圖入主遼寧證券、交行聯合匯豐集團重組湘財證券、渤海證券引來里昂證券及澳洲銀行等3家外資公司“追求”的消息。 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創新類券商副總裁認為,監管層收緊外資進入門檻,可能是從金融安全角度考慮,再則,于9月8日起實施的外資并購新規,也為外資進入設立了新規定。 上述人士指出,證券公司作為金融機構,同樣存在金融安全的問題。經過多年的熊市,證券公司積累了諸多問題與風險,監管層此前提出綜合治理的目標之一———券商不能完成重組就得關閉。一些問題券商寄希望于通過引進外資,來解決重組問題,但在實踐過程中存在資產賤賣的問題。 當前,國內有兩類券商對引進外資戰略投資者表示出強烈愿望。一類是中小型券商,業務比較單一,資本金規模也較小,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明顯處于不利的地位。在引入內資基本無望的情況下,便將目光轉向海外。 另一類是“問題”券商,它們已徘徊在懸崖邊緣,對內資的吸引力微乎其微,但在一些外資機構眼里,它們卻可以成為在中國資本市場開展全方位業務的平臺。 有分析人士認為,外資通過“花錢買機制”的方式參與證券公司重組,其核心動力是試圖分享中國經濟增長的成果、獲得國內證券市場資源的“低價掠奪”。外資券商素來兇猛,一旦現身,勢必改寫國內券商格局。掃凈屋子再迎客與銀行和保險行業相比,目前,證券業對外資開放的速度和廣度要小得多。證監會規定,證券公司單一股東最高持股比例為20%。在今年之前,只有高盛、瑞銀通過“買門票”方式,曲線進入中國。 在證券業對外開放問題上,業內一直存在兩種思路。一是“以開放促發展”,一是“打掃干凈屋子再迎客”。屠光紹昨天的表態,顯示監管層采納的是后一種思路。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券商的問題尚未完全理清,如果此時貿然引入外資,可能會將這些問題掩蓋住,從而導致證券公司綜合治理治標不治本,也不利于我國證券業的長遠發展。 國泰君安分析師梁靜坦言:“外資投資現在就是花錢買機制,利用證券業當前的低迷來進行他們的布局,這對其參股的公司會起到正面作用,但對整個行業來講未必是好事。外資具有規模巨大的優勢,可能不把我們看成真正的對手,這方面一旦放開,對國內證券業會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讓券商翅膀再硬些 國泰君安分析師梁靜認為,暫停審批外資參股券商,可能也是為了給證券公司綜合治理讓路。外資入股券商是整個金融對外開放的必然趨勢,現在管理層放緩外資入股國內券商的腳步,可能是要對以前的政策進行再評估,明確下一步的部署。管理層希望為國內券商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而不是盲目引入外資形成惡性競爭。 經過兩年多綜合治理,監管層通過扶持大券商、托管關閉問題券商,已基本化解券商風險。目前,監管層已經關閉、托管處置了南方、閩發、大鵬、德恒等29家高風險和嚴重違規的證券公司,依法追究了一批責任人的行政和刑事責任,初步建立了證券公司風險處置的長效機制。 隨著股市行情的轉暖,今年上半年證券業普遍復蘇。經統計,全行業營業收入231億元,實現利潤123億元,盈利公司93家。全行業財務狀況恢復到歷史較高水平,連續4年虧損的局面將在今年得以扭轉。早報記者 孫立云 王杰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