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蘇州富民路線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9月06日 07:58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 |||||||||
四年前,被批評為“只長骨頭不長肉”的“蘇州模式”引起廣泛討論;四年間,在這個地區轟轟烈烈展開的“造富運動”多次吸引媒體眼球;而四年后,當人們再次關注這一地區……曾經備受爭議的“蘇州模式”,這一次,又因其轉軌再度受到關注。 8月20日,中央電視臺在《新聞聯播》中以頭條顯著位置報道了蘇州民營經濟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方面首次超過外資,“蘇州模式”的新變化由此引發人們的好奇。對于一個仍然 為此,我們特地走訪了“蘇州模式”的代表城市———蘇州及其下屬縣級市昆山,一來尋找蘇州“富民”路線圖,二來尋找“蘇州模式”的轉軌足跡。 證券時報記者 彭瀟瀟 劉昆明 和全國其他許多地方一樣,8月底的蘇州,正在滾滾熱浪中忍受著高溫天氣的炙烤和折磨。但與其他地方不一樣的是,最近以來,外界對于“蘇州只顧GDP賣地不心疼”的質疑無疑讓當地官員更增添了幾分困擾。 事實上,就在外界屢屢批評“蘇州模式”沒有為老百姓帶來真正實惠的同時,蘇州本地人對于地方經濟的發展也有他們自己的感慨。 “只發光,不發熱”,這是蘇州一些當地官員對外資經濟的描述。而“蘇州有錢,但老百姓并不富裕”,則是不少蘇州本地人對自身生活狀態的描述。在不少蘇州人看來,浙江人仍然遠比蘇州人富有。 蘇州人到底富不富? 蘇州人的這種印象不無道理。統計資料顯示,2005年,蘇州引進外資居全國第一,GDP總量居全國第四,而GDP增速則位列長三角地區16個城市之首。 可以說,蘇州GDP總量、GDP增速超過浙江任何一個城市,但論人均收入,浙江幾個主要城市卻全部高于蘇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蘇州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9573元,在長三角16個城市中僅排第7位;蘇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2.3%,低于長三角地區平均13.5%增幅水平,在長三角16城市中僅排第11位。 相比之下,浙江幾大城市中,紹興、臺州、寧波、杭州、舟山等5個城市人均收入均超過蘇州,且前4個城市人均收入均過萬元;其中,人均收入增長最快的紹興達到了18.3%,居民人均收入總量和增速均居長三角城市之首。 而與此同時,同樣值得關注的是,從江蘇本省的情形來看,無錫、常州、泰州等城市,其人均收入增幅也都在蘇州之上。此外,數據還顯示,上半年江蘇8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增幅為14.7%,遠高于蘇州的人均收入增長幅度。 蘇州外資貢獻幾何 是什么原因讓蘇州人感覺并不富裕?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與“蘇州模式”中所實施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有關。一方面,“蘇州模式”是典型的外資牽引型,通過低廉的土地和人力資源大量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從而迅速拉動了當地GDP的增長,但另一方面,由于外資企業在內地的發展策略及其享有的稅收優惠政策,其對居民收入的增長卻不能起到相應的促進作用。 昆山市經濟貿易委員會副主任陳衛斌坦言,由于外資企業在稅收方面享有優惠政策,實際上,他們對稅收的貢獻遠不如對GDP那么大,而相比之下,民營企業對本地經濟的貢獻卻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才有了外資經濟“只發光,不發熱”的說法。 據昆山市經貿委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份,生產總值占昆山市工業生產總值的比例僅有10%的民營經濟上繳的國稅占40%,地稅則占全市地稅入庫的60%。而2005年蘇州全部外資企業的稅收也僅占到全市總稅收的41%。 不僅僅是稅收因素。有學者指出,由于蘇州外資和“三資”企業80%以上都是加工制造類企業,工人平均工資只有幾百元,與此同時,蘇州當地居民在大量外來勞動力的競爭壓力下,沒有競爭任何優勢;而政府部門為了降低成本吸引外資來本地投資,對此也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從某種程度上加劇了當地居民收入增長與GDP增速不平衡現象的發生。 而這也正是外界對“蘇州模式”和“溫州模式”中,“打工經濟”與“老板經濟”的爭議。對此,蘇州市委書記王榮表示,從目前的就業結構來看,由于蘇州老百姓主要依靠就業增加收入,和一些主要靠創業增加收入的城市相比較,蘇州老百姓的收入增長的確顯得相對落后了。 外企民企不可偏廢 事實上,面對外界一直以來存在的爭議,蘇州當地政府也有自己的想法。為了改變蘇州過于依賴外資企業的現狀,解決蘇州經濟發展的后勁問題,蘇州市政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 從2003年開始,蘇州在下轄的一市五縣展開了“造富運動”,并計劃在2005年底以前,全面實現“富民運動”的25項指標;從2004年開始,蘇州市提出了促進民營經濟騰飛的三年計劃,即2006年蘇州民營企業的數量和上繳稅收都將實現翻番;而2005年,蘇州市又提出全民創業、自主創業,希望進一步助推民營經濟的發展。 據蘇州當地官員介紹,在上述“民營經濟的三年騰飛”計劃中,民營企業將享受到貸款等方面的政策優惠。用當地官員的話來說,蘇州正在用曾經支持外資的態度來支持民營企業。 然而,對當地的民營企業來說,一方面,資本的積累需要一個過程,另一方面,目前的市場環境已經比較完善,上世紀80年代浙江民營經濟起步階段時“一夜暴富”的奇跡已不可能再現。 “浙江的民營企業發展之路是很難復制的。” 昆山市外經貿局局長張振躍對記者表示,“蘇州地區大部分民營企業的層次仍然較低,比如昆山的民營企業,1/2都是靠外資企業帶動的,1/3是為這些外資企業做配套服務的,它自己還不能獨立出來。”張振躍認為,民營經濟需要發展,但外資經濟仍然不可偏廢,而沒有外資經濟,蘇州地區的民營經濟也不可能發展壯大。 事實上,記者了解到,張的觀點在蘇州當地官員中也頗具代表性。而記者在采訪中還獲悉,以昆山為例,招商引資仍是該市今年的工作重點,并在昆山市政府的五大工作重點中高居首位。 民企“瓶頸”仍難破解 一方面,是政府對于招商引資的高度重視,而另一方面,民企面臨的幾大“瓶頸”因素———土地、資金、人才等仍難在短期內得到解決。 就土地而言,以昆山為例,按照昆山市政府的規劃,為了減少資源消耗,今后將加大對單位土地投資強度的要求,其中,對民營企業的投資要求最低為250萬元/畝,而對外資企業的最低要求也不過是30萬美元/畝,相比之下,對民營企業的要求并不算低。 而從資金方面來看,盡管昆山當地政府為解決民企的融資問題甚至成立了專門的民企招商局,并大力在當地發展針對民企融資的擔保行業,但融資難仍然是當地民企面臨的一大難題。 “我們每天所做的事情就是為企業尋找資金。”民企招商局的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說。而記者采訪的多位當地企業家也表示,融資難幾乎是每個民營企業都會遇到的問題。“規模在1000萬以下的民營企業現在很難從銀行融到資金。”昆山市震雄銅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金振榮告訴記者。 關于這些問題,在蘇州工商業聯合會等部門編撰的《2005年蘇州民營經濟發展報告》中也有提到。該報告指出,“稅制環境偏嚴,外企享受超國民待遇,而民營企業在計稅工資列支、稅收優惠等方面受到限制;融資環境偏緊,中小企業直接和間接融資比較困難的問題依然存在;服務環境偏硬,為民營企業減負的效果還不太明顯……” “富民運動”與民企騰飛 不過,盡管仍然面臨諸多困擾,但從目前的情形來看,蘇州在“富民運動”和“民營經濟騰飛計劃”中還是取得了一定成就。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蘇州市民營企業總數已突破10萬戶,成為繼上海、北京、深圳、廣州之后,全國第5個民營企業數超10萬戶的城市;與此同時,蘇州民營企業今年上半年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所占的比例首次超過外資,躍居各類投資主體之首,顯示了蘇州投資結構的可喜變化。 此外,到去年年底,蘇州市民營經濟注冊資本已突破1800億,提前一年時間完成了民營經濟騰飛的3年計劃。 而從“造富運動”的成果來看,據蘇州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在蘇州諸項經濟指標中,除了吸引外資名列全國第一之外,截至2005年底,蘇州農民人均年收入也達到了8393元,在全國20個重點城市中位居榜首。這使得蘇州城鄉人均收入的差距縮小到了1:2,而這樣的差異程度在全國來說也是比較小的。 有學者指出,要讓蘇州的經濟結構在一到兩年里就徹底轉變,是不太現實的。南京大學長江三角洲經濟社會研究發展中心張曄教授認為,如何在現有模式的基礎上,促進本土企業與外資加工企業的嫁接和配套才是“蘇州模式”當前所面臨的首要任務。 “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繼續走好適合蘇州特點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蘇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高志罡在接受采訪時說。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