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空調業洗牌加速 毛利率出現下滑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4日 10:34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多數空調企業上半年業績雖實現增長,但產品毛利率出現下滑 證券時報記者 周邊 除了今年6月中下旬的空調銷售“火”了不到兩個星期外,伴隨著2006冷凍年度(2005年8月1日-2006年7月31日)的結束,此輪空調漲價并沒有給業內留下多少回味。不過,隨著空調類上市公司2006年半年報的公布,數據顯示,部分公司業績增長喜人,但是空調產業毛利率下降、行業洗牌已是不爭的事實。 多數空調企業業績增長 2006年上半年,盡管受國家宏觀調控以及能源、銅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的影響,空調需求增長有所放緩,國內空調行業經營環境繼續惡化,但是相關上市公司業績增長顯著。 G美的(資訊 行情 論壇)(000527)、G格力(資訊 行情 論壇)(000651)、G春蘭(600854)、G海爾(600690)業績均有大幅增長。其中,G春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88億元,實現凈利潤757.83萬元,凈利潤同比增長30.36%。G海爾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2.5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7.73%;凈利潤為1.8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6.17%。另兩家主營空調的上市公司,G美的上半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0.31億元,凈利潤3.15億元,其中,空調實現銷售收入106.57億元,同比增長12.02%;壓縮機實現銷售收入23.93億元,同比增長4.29%。G格力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3.3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3.27%,實現凈利潤3.1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5.41%,其中空調及配件主營業務收入實現120.4億元,同比增長25.93%。 產品毛利率出現下降 盡管多數空調廠商2006年上半年業績實現了增長,但是毛利率下降明顯。 空調產品主營收入連續多年位居前列的G格力,2005年上半年空調及配件的毛利率為18.29%,此后毛利率則由2005年年底的18.62%下降至2006年一季度的17.68%,后又下降至2006年中期的16.78%。 2005年G美的實施了小家電業務重組,自2005年7月1日起,該公司主營業務不再包括小家電業務。資料顯示,G美的2005年度上半年壓縮機(不含內部銷售)的毛利率為27.02%,到2005年底則下降至25.62%,此后再由2006年一季度的21.03%降至中期的19.9%;G美的空調整機產品的毛利率則從2005年底的15.78%降至2006年上半年的14.94%,在2006年一季度曾一度跌到14%的低點。 受累于格林柯爾導致遲遲未能公布2005年年報的*ST科龍,因資金緊張造成原材料供應不足而致空調停產,最終導致空調銷售下滑,數據顯示其2005年空調產品的毛利率僅為4.9%,一季度則為10.81%,不過,半年報顯示該公司的空調毛利率升至12.04%,總體上仍有下降的趨勢。 不容置疑,近年來銅、鋁、鋼材價格的持續上揚,是導致空調業毛利率下降的關鍵因素。據了解,與2004年年底相比,空調業最重要的原材料銅每噸上漲了3.6萬多元,鋼材上漲了70%,塑料漲了73.9%,鍍鋅板漲了39%,目前空調制造企業的制造成本平均上漲了20%。 銷量不同程度下滑 據中華商務網的統計數據,2006冷凍年度絕大多數空調品牌銷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下滑。包括外資在內的20多個主要空調品牌當中,只有少數幾個出現了銷量正增長。2006年1-6月,國內空調各月的內銷量同比增長幅度為18.4%、-17.7%、-8.6%、-17.5%、12.8%、15%,平均內銷量微增2.4%,總體內銷量同比呈下降趨勢。國內權威的家電市場研究公司———北京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公司的統計數據也顯示,今年1-6月份大多數國內品牌的空調銷量都出現了明顯的下跌,與去年同期相比,海爾下跌1.77%,美的下跌15.71%,春蘭下跌14.33%,奧克斯下跌33.44%,志高下跌5.73%,科龍下跌10.76%。 業內人士認為,今春以來,空調價格的悄然上漲已令不少消費者降低了對空調的需求,而進入夏季后多數地區氣溫并未出現異常炎熱,也讓人們想象中的空調夏季熱銷現象并沒有如常出現。 然而,各大空調廠商在2006年上半年卻取得了不俗的業績。在毛利率下降、空調銷售量并無起色的情況下,空調漲價令一些大生產廠商嘗到了甜頭。但是,僅僅是少數的空調生產商獲得了超額的利潤,大量的中小空調企業無利可圖,甚至出現虧損。 行業洗牌加劇 據統計,2005年底我國空調產能已達1.2億臺,而空調出口及內銷總量在5000萬臺左右。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空調業產能過剩,再加上下游零售企業的擠壓,三重壓力已使國內空調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空調業的洗牌在所難免。 2005年空調品牌的數量從2004年的104個下滑到了70多個,2006年空調品牌數量將再次減少。興業證券研究員王金沿表示,此前,2005年中的東洋空調關門,成了繼2003年樂華空調破產、2004年萬家樂(資訊 行情 論壇)空調倒閉之后,中國空調業洗牌的又一標志性事件。 2006年初,G格力董事長朱江洪曾大膽預測:2006年空調行業洗牌將進一步加劇,有三分之一的品牌被淘汰出局;3到5年,空調行業將完成洗牌,最后生存下來的品牌有三五家,不排除其中有外資品牌。 無獨有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陸刃波不久前也認為,“2006冷凍年度空調市場增長勢頭將持續下滑,空調品牌還會消失1/3。”贊同此觀點的還有國家信息中心市場信息處處長蔡瑩,他表示,隨著空調行業洗牌的加速,空調市場將進入品牌少、利潤低、風險高的發展階段。“空調行業洗牌正在提速。去年死掉了27個品牌,今年將要消失20多個,2006空調業冷氣襲人。”蔡瑩分析說。 有跡象表明,被稱為“空調業寒冬”的2006年上半年,已有諸多的空調類相關公司出現虧損。主營壓縮機生產和銷售的G海立,受銅價上漲及空調行業整機銷售形勢的影響,經營業績也不盡如人意。該公司公布的2006年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其生產、銷售空調壓縮機為472.92萬臺、503.04萬臺,分別較去年同期下降18.00%、21.16%;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43億元,同比下降18.91%;而4404萬元的凈利潤更是下降明顯,同比下降了74.84%。該公司認為主要原因是空調器市場需求疲軟,空調器制造企業減產空庫,且2006年4月以來,銅價飆升遠遠超出預計,受銅價上漲因素的影響,該公司單臺銅材成本同比上漲66%。 相關行業的不景氣從一個側面反映空調業洗牌的加劇。G長虹(資訊 行情 論壇)在2006年的半年報中表示,該公司空調業務收入在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比例不斷下降。不過,空調業務收入占比的下降僅是表面現象,實質是G長虹部分下屬空調企業出現虧損。資料顯示,由G長虹持有90%股權的中山長虹電器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空調器制造,然而在2006年上半年中山長虹電器虧損205.82萬元,并因虧損而導致G長虹減少投資收益185.24萬元。G長虹下屬的另外兩家空調銷售公司,湖南長虹空調銷售公司與上海長虹空調銷售公司則在2006年上半年分別虧損23萬元、349.87萬元。 產能擴張強者為王 面臨原材料價格上漲和競爭加劇的空調業將繼續上演大浪淘沙,然而不少大的生產廠商卻逆市而動,不斷擴大產能。一時間,“1000萬臺”產能似乎成為了進入主流品牌的一道門檻。 2006年8月8日G格力公告稱,公司將非公開發行新股不超過1.25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0億元,增加空調及壓縮機產能。其中,擬投資6.55億元新增360萬套/年產能,生產C39、C53等系列產品,產品主要為空調整機配套,計劃于2008年內建成投產。同時,投資5億元擬在華東地區新建年產能300萬臺/套空調生產基地,計劃于2007年內建成投產。當空調行業洗牌的步伐加速時,G格力已經意識到了企業間的較量不再是“弱肉強食”,而是強者間的過招,勝者即可稱王。 截至目前,中國主流空調廠商的產能擴張已基本完成,G格力、G美的、G海爾等品牌已在產能擴充中進一步確立了自己的規模優勢,而G海信通過收購*ST科龍整合旗下空調業務更加增強了其國內外的競爭力。 業內人士預計,伴隨著產業整合,空調廠商將由追求利潤逐步向追求規模轉變。在此轉變過程中,主流品牌企業將逐步擴充市場占有率,從而形成少數品牌壟斷空調市場的格局。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