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不支持Flash
|
|
|
市場調控機制成效初顯 新股申購資金收益率趨降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4日 08:37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記者 萬鵬 近來,A股市場再犯“恐新癥”,大量資金囤積一級市場,而二級市場則不斷“失血”。這種局面一時間難以扭轉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二級市場收益水平的嚴重失衡。因此,破解“恐新”需要從平衡兩個市場的利益矛盾入手。有跡象顯示,市場機制的調控作用正在初步顯現。 一級市場收益可觀 統計顯示,從新老劃斷后首只新股中工國際發行以來,已有14只新股陸續登陸二級市場。在這兩個多月的時間內,為一級市場帶來的無風險收益率約為4.038%,這也意味著,如果這一趨勢保持下去,一級市場年收益率有望超過20%。而同期上證指數下跌了4.63%,深成指跌幅更是達到9.24%。 對此,中海基金一位研究員認為,如果新股不敗神話長期上演,還會有更多的資金涌入一級市場,“畢竟這種無風險收益率較固定收益證券品種要高出很多,對追求低風險的資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貨幣市場基金在今年二季度遭遇了成立以來最大的贖回危機。截至6月30日,貨幣市場基金規模只有1249.13億份,較一季度末減少1176.10億份。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貨幣市場基金遭受巨額贖回,一方面與二季度股市的持續上漲有關;另一方面,持有貨幣市場基金的多數機構投資者都有新股認購的資格,認購新股預期的收益即使只有幾個百分點,也要比貨幣基金高,更何況這個收益幾乎是沒有風險的。因此,全流通IPO重新啟動資金申購,也是導致貨幣市場基金遭遇大量贖回的一個重要原因。 無形之手初顯成效 就市場本身來說,上市公司估值水平、治理結構、盈利水平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客觀條件為市場機制的自發調節打下了較好的基礎。有跡象顯示,市場這只“無形之手”正在發揮著其應有的作用。 上周四,中小板兩只新股同時上市,盡管大盤大幅反彈,但新股的總體表現依然較為平穩,收益率水平也降至近期的低點。其中,世博股份雖大漲112.50%,但相對于0.071%的網上中簽率來說,申購收益率不過0.079%;另一只新股粵水電,申購收益率更是只有0.0529%,在已上市的14只新股中排名倒數第二。 此外,近期參與新股申購的資金也大為減少———8月7日兩只新股凍結資金分別為582.99億和939.85億元,8月9日中國國航在調低融資規模及發行價格后也僅獲得了430.7億元的資金申購。 對此,中投證券研究員陳大慶認為,目前二級市場平均市盈率不過20倍左右,大盤藍籌股更低,這在一定程度上封閉了股市大幅下跌的空間。此外,在流動性過剩、股市長期看好的背景下,二級市場對于場外資金仍有相當的吸引力。因此,一、二級市場失衡的狀況必然此消彼長,最終依靠市場自發調節達到平衡。 當然,也有市場人士表示,有關部門的主動調控也是十分必要的,這樣,不僅可以縮短一、二級市場失衡的時間,還可以減少市場承受的損失。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