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助推 券商邁步跨越式發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28日 16:56 證券日報 | |||||||||
康 潛 毋庸諱言,目前股改行進中(尤其是權證產品等方面)的創新讓券商們嘗到了甜頭,而隨著IPO(僅即將在國內A股上市的中國銀行一單融資規模就達200億元)的開閘以及其提速趨勢,投行業務重新成為券商的重點業務將成為不爭的現實。
另外,有鑒于正在醞釀中的交易制度創新等(諸如回轉交易、融資融券、放寬漲跌板限制、做市商制度等)傳聞,以及對后股改時代(全流通后)資本市場最具魅力風景并購的風靡憧憬等等,由此,為券商有望在今年一洗以往陰霾頹勢,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展望空間。 市場機遇頻增 創設機制正式實施(不能僅依憑其實踐過程中的磕絆和跌宕而妄下斷評)是我國股市市場化建設的重要里程碑,該制度本身就是吸收國外成熟股市經驗的一項市場化安排。 創設制度通過讓合資格的專業機構根據市場的交易狀況適時調節權證的供應量,使明顯偏離的權證價格向合理區域回歸,以維護權證市場的秩序。然而創設機制并非簡單的單向供給,當權證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權證創設券商通過“再發行”增加供給,并要求按照正股走勢計算合理價格在市場發售,使得交易中的權證能夠提供合理報價;而當權證由于接盤不足明顯超跌的情況下,權證發行商低位主動買回權證,以維持權證價格于合理買賣范圍,起到保障投資者的作用。因此這是以市場手段解決市場問題,相比簡單化的行政手段管理市場是重大進步。 相關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權證無論在品種和數量上都有突破,為券商提供了穩定的低風險收益機會。來自滬深交易所的統計資料顯示,2005年9月至2006年5月29日,兩市累計權證成交金額既達7434.76億元,而僅此一項就有幾近約14.90億元左右的傭金收入落袋券商。 觀最終結果可以得知,權證創設既為券商帶來了盈利,同時也為其未來發行結構化產品奠定了相應的基礎,儼然已安享做市商盈利模式的愜意。 股權分置改革對券商來說不啻為一個重大的新機遇,換言之,是券商利潤新來源的源頭,尤其是其傳統的投行業務。因為證監會規定上市公司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必須聘請保薦機構而A股市場有幾近1370家上市公司需要進行股權分置改革由此可能為券商帶來30-40億元(以每家公司平均200-300萬元的收費水平匡算)的收入。 不僅如此,股權分置改革還為券商的投資銀行部門提供大量的新業務機會。例如作為上市公司大股東的各地國資委將對資產重組的財務顧問咨詢需求空前上漲投行業務在為地方政府提供財務顧問服務的同時,并將業務從設計股權分置改革方案順延轉向至企業并購方案的設計。而MBO、員工持股等財務顧問業務也大量地不斷涌現為上市公司設計企業年金方案并作為投資管理人的業務機會也在漸漸增加。 并購潮洶涌 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推移,一種積極的現象浮出水面:上市公司的大股東一改以往對自己企業股價市值漠然視之的態度,而是變成目前非常關心股價的波動,甚至一部分上市企業的大股東制定出相關措施,如對上市公司高管進行市值(而這在境外成熟市場的國家中乃為司空見慣之常式)考核——這在以往的A股市場是匪夷所思的。 究其引發這種改變的根源在于以下的思維邏輯使然:隨著股改的全面完成,全流通帶來的上市公司股權的良性并購和惡性并購案例必將日益陡增,高股價將為大股東通過換股方式并購其他公司股權,帶來成本上的優勢;而顯著低于公司合理估值的股票,或將成為其他公司收購兼并的對象。凡此種基于并購的諸多考量,正是推動大股東對上市公司高管進行市值考核的重要原由。 “并購肯定是我們券商今后相當一個時期工作方向的重點,這在國外也是一樣的,是券商的基本職能之一。”這是筆者于中國礦業大學管理學院偶遇在這里讀博士的康靜,其就券商發展問題披頭的第一句話。 并購是資本市場最具魅力的風景。全流通后,制度障礙的掃除將極大激發我國并購活動的勃興,資本市場并購的春天悄然來臨。一些在全流通市場方能得以屢屢上演的殊異并購故事,將成為2006年及以后市場的一道新風景線。 一位券商分析師就并購戰略對筆者簡而言之地總結道:全流通后,產業性的戰略并購將更多出現。收購者更關注的不是上市公司的殼,而是其本來的業務、渠道。戰略收購更加注重產業優勢資源的長期整合效果,通過長期控制或者參與一個企業,實現其在生產價值鏈上不斷增值。這種產業戰略并購才是真正可能實現價值創造的并購行為。 事實上,我們可以這樣預期,在股權分置改革的最后階段市場的全流通局面將有望掀起公司并購潮券商的投行業務將進入嶄新階段。A股實施全流通將為公司并購掃清一道重大障礙金融管制的日益放松將催生金融創新和成熟市場并購技術的運用有利于全面活躍并購市場。在國際范圍內許多國內公司的并購價值將日益突出再進一步考慮到人民幣升值因素中國資產的價值重估將把一些公司的潛在價值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從而為大量并購項目的產生提供了眾多機會。 攘外先安內 從以上各方面可以看出券商的投資銀行業務依憑股權分置改革強勢將大有可為,總之通過股權分置改革券商與上市公司之間將更新以往的合作模式建立起新型的合作與服務關系券商更加注重與上市公司大股東之間建立緊密合作的關系后者也需要并將樂于從券商那里獲得一系列高質量的金融服務。 因為誠如水皮先生所言,中國股市的變革不僅僅體現在全流通這個表面改革之上,更重要的是市場的內核正在發生重大的變化,而且是實實在在發生了變化。 股改無爭地引發我國資本市場全局性、根本性的制度變革其終將徹底改變中國股市的市場結構和游戲規則廣大券商也將由此面臨重新洗牌惟有真正有實力的券商方能真正獲得歷史性的機遇,進一步發展壯大自己。 攘外必先安內,就市場參與者的重要主體券商自身而言,如何先安固于內進而強攘向外呢? 筆者的一位(就職于一家大券商)學者朋友一言以蔽之,從定位、經營模式和機制方面進行強制性的徹改,矯往過正地回歸券商為市場提供證券、金融的服務和產品的本來面目。 接著他提出了以下諸點: 首先,必須大力完善自身的治理結構,理順股東特別是大股東與公司、董事會、經營層等的關系,建立健全以風險管理為核心的內控制度和業務模式。 其次,必須找準定位,有所為、有所不為,做優做精,不求規模,但求特色。 第三,券商經紀業務的思維方式必須發生革命性變化,由爭奪現有客戶轉向整合各類客戶,包括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東。要樹立大營銷的觀念做好全面營銷與證券相關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第四,繼續大力發展相對低風險的大投資銀行業務和其他低風險業務;適度壓縮甚至全部放棄高風險的自營規模,杜絕保底、保收益的資產管理業務,控制投資風險,發展相對低風險的規范的新型理財業務。 第五,加強產品研發,積極探索金融產品創新,以形成新的核心競爭力。 第六,控制成本費用,優化成本結構這也是提高券商經營效率和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