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申購再出江湖發行市場化啟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2日 15:12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 |||||||||
證券時報記者 肖漁 新的資金申購辦法日前正式付諸實施,伴隨著新老劃斷的推進,實行4年之久的市值配售方式宣告壽終正寢。從時點的意味看,辦法的實施標志著重啟IPO的配套政策已基本齊備,首單IPO只待發令槍響;而若將其置身于整個發行機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它無疑標志著資本市場由此將邁上一個穩步發展的新起點。
與新的發行辦法相配套,恢復新股資金申購是發行機制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國內資本市場進入一個全新發展階段的必然要求。此前,在股權分置的特定歷史背景下,單一的市值配售作為特定階段的一種過渡性制度安排,曾經取得一定的積極效果。但是,隨著全流通實行,從2002年5月開始實行的市值配售制度基礎將不復存在。 其次,市值配售與新股發行市場化的要求相悖。因為投資者持有的股票市值與其對新股發行的認購意愿之間不存在必然聯系,按照市值配售的認購數量并不能充分體現一級市場的真實需求,而供求機制的扭曲,將會大大削弱一級市場定價機制的作用。此外,在新股發行市場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情況下,市值配售方式可能會加大承銷風險。因此,以資金申購全面取代過去的市值配售方式,無疑也是股票發行市場化改革的內在需求。 其實,在市值配售制度之前,單一的資金申購、資金申購加戰略配售、資金申購加市值配售的新股發行認購制度也曾先后在市場中風流數載。從資金申購方式本身來講,它是成熟市場新股發行機制的一種基本制度安排。那么,隨著這種方式的重新啟用,以往被市場所詬病的一、二級市場價差過大、進而導致大量資金囤積于一級市場瘋狂打“新”的現象是否會再度重演呢?答案是不會的。因為此度恢復的新股資金申購,并非對原有方式的簡單重復。 在2005年的詢價制度實施以前,發行市盈率控制在20倍之內一直是一條不成文的定價法則,因此無論公司好壞,也無論市況如何,新股上市必漲,大量資金也就盤踞一級市場企圖通過“打”新股來博取無風險收益,對于這種現象投資者頗多微詞。而今后,隨著發行機制的逐漸市場化,特別是新股發行詢價制度的實施,一、二級市場間的價差必然會縮小,二者之間的價差將更多地取決于發行、上市間的時差等種種市場因素。同時,當前的市場市盈率水平和以往相比也已顯著下降,而在以往的市場環境中,二級市場市盈率往往是發行市盈率的2倍之多。 由此可見,在市場條件已經發生天翻地覆變化的背景下,今后,新股上市,將不單只有“漲”聲,如果不被市場投資人所認可,跌破發行價的情況也會隨時出現,價格呈現雙向變化,上市公司質地間的差異會逐漸凸顯。 作為此次發行機制改革的一大特色,恢復新股申購還與資本市場的兩大制度創新“打包”組合推出,這便是引入向戰略投資者定向配售股票制度、以及建立超額配售選擇權(“綠鞋”)制度。后兩種制度是對國外成熟市場經驗的借鑒,他們的組合可以有效促進優質大中型企業在境內資本市場的登陸,保障了國內投資者享受中國經濟增長帶來的資本增值收益的權利。 同樣是“恢復”,但這一“恢復”和往昔相比,已有很大不同。在全流通條件下,源源不斷的增量資金將循著資金申購而流入市場,同時,這一新的發行方式又為新股發行的市場化創造條件。它對國內資本市場創新和穩定發展必會產生深遠影響。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