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機構反駁指責 稱贖回壓力協助QFII從容抄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3日 08:39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 |||||||||
國內機構反駁“水平不在一個檔次” 證券時報記者 萬鵬 近期,本報關于《QFII再次抄到A股大底》的報道引起了各方的關注,有投資者甚至發出“國內機構和QFII水平不在一個檔次”的感慨。對此,國內機構投資者代表認為,由于
“這簡直就是拿一個蘋果和一個梨進行比較”,上投摩根基金投資總監呂俊表示。他認為,國內開放式基金和QFII所受的約束條件完全不同,QFII起碼不必面對贖回壓力,而開放式基金則時刻需要面對基金持有人的贖回。 而另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資總監則表示,如果僅僅因為QFII一季度在大幅增倉,而國內的基金在減倉,就認為QFII一定技高一籌,結論未必準確。另一方面,QFII從未披露過公開信息,投資業績是否就一定好于國內的基金,還需要時間檢驗。 業內人士指出,分析有關數據可以發現,今年一季度國內基金集體減倉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被動的行為。據不完全統計,今年頭兩個月開放式基金遭受了近500億的贖回,盡管3月份開放式基金份額有所回升,但仍無法彌補此前的“虧空”。顯然,基金持有者大量贖回是基金在整個一季度凈賣出股票的主要原因。這也在客觀上“協助”QFII從容抄底。 除此之外,國內的開放式基金還需面對凈值排名、分紅等多方面的壓力,這也會對其某一階段的投資決策產生一定的影響。 僅以分紅為例,今年以來,已經有138只(次)開放式基金(未包含貨幣和短債基金)陸續宣布高額分紅,分紅金額超過35億,同時,17只封閉式基金宣布分紅,分紅金額逾11億。基金分紅頻率之密,分紅比例之高,大大超過往年。 “基金的分紅實際上也并非完全自愿,部分原因也是為了減緩基金的贖回壓力”,某基金公司投資人士指出,“在贖回和分紅的雙重壓力下,我們能做的就是賣出股票,兌現利潤。” 聯合證券研究所所長吳壽康認為,由于近年來A股市場持續下跌,國內的機構還多少殘留著熊市思維,改變觀念需要一個過程。而QFII則不同,他們善于運用全球視野來分析中國股市,這也是其獨到之處。另外,很多QFII自有資金只占獲批額度的很小一部分,因此,具體何時買入,買入什么股票還要聽命于背后的委托人。 此外還有分析人士指出,從歷史上看,QFII的投資也出現過重大失誤。QFII雖然發掘不少類似中金黃金、G魯黃金(資訊 行情 論壇)的大牛股,但也在GST黑豹(資訊 行情 論壇)、G*ST酒花(資訊 行情 論壇)、新疆屯河等個股上出現明顯的投資失敗。而另一項數據則顯示,進入4月份以來國內不少開放式基金的凈值增長幅度都遠超過大盤漲幅,從這個意義上說,國內機構實際運作能力也可圈可點。 新浪財經提醒:>>文中提及相關個股詳細資料請在此查詢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