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集合理財凸顯人才劣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0日 10:42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 |||||||||
本報記者 王進 集合理財計劃的旺銷刺激了券商的神經。據了解,目前東方證券、光大證券、招商證券、華泰證券等一批券商有意推出新的集合理財計劃產品。由于證券投資的效果與管理人的能力密切相關,因而,集合理財計劃產品能否吸引到優秀的投資經理引起了廣泛關注。業內人士認為,集合理財計劃只有做大做強,才能在人才的競爭中占據主動。
據招商證券基金寶投資經理郭志江介紹,目前券商集合理財計劃的管理人一般是從券商的資產管理或自營部門的優秀人才中選拔的。然而,基金經理也通常來自券商,這就形成了人才上的競爭。 “如果要我選擇,我會選擇做基金經理而不會考慮去管理券商的集合理財計劃產品”,一位著名的行業研究員道出了當前大部分研究員和券商投資人員的心聲。他認為,一方面,基金經理的曝光度要高于券商的集合理財計劃管理人,優秀基金經理的身價會隨所管理的基金的業績的增長而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基金經理的收入水平通常會高于券商的集合理財計劃管理人。 “集合理財計劃總體規模較小,因而社會的關注程度還不高,另外,由于產品設計的不同,券商集合理財計劃之間以及集合理財計劃和基金之間在業績上不能直接對比,無法形成明星效應,這使得優秀的管理者難以脫穎而出,”一位集合理財計劃的管理者說。 此外,在證券公司,集合理財計劃只是一個部門,受體制的制約,盡管集合理財計劃的規模可能達到中小型基金的規模,但集合理財計劃管理人的待遇也很難有非常大的提升,與基金相比處于相對弱勢,從而不利于吸引優秀人才加盟。 不過,券商集合理財計劃也有自身的優勢。與集合理財計劃的管理者相比,基金經理面臨更大的壓力。據媒體報道,2005年上半年有57只基金的基金經理發生變動,變動率高達近30%,這就促使基金經理的操作更注重短期效應和排名情況,從而不利于長期投資理念的形成。而集合理財計劃追求絕對收益,份額相對穩定,更利于管理者發揮自身的能力,這對具有長期投資理念的人才具有一定吸引力。 業內人士透露,目前知名券商的研究員已經不愿進入中小型基金做基金經理或研究人員,他們或者進入大型基金公司,或者留守陣地。這樣,券商集合理財計劃管理者更易于從公司內部得到研究的支持,而研究正是證券投資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券商集合理財計劃要想擴大影響,吸引更多更優秀的人才加盟,自身必須先做大做強,”華泰紫金一號投資主辦郭昕煒介紹。他認為,國內的券商集合理財計劃才剛剛起步,國外這類產品的規模和市場影響力都很大,國內產品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業內人士認為,在集合理財計劃達到一定規模后,市場影響擴大,投資者的品牌認知度會逐漸提高,而各類排行榜的推出將加速這一進程。屆時,不同集合理財計劃管理人的差異將得到體現,優秀管理人的品牌價值和個人收益都會得到提升,這種狀況甚至可能吸引優秀基金經理加盟,而凝聚到一流的人才后,券商集合理財計劃將面臨更大的發展空間。 人才是投資成敗的關鍵。與券商集合理財計劃相比,基金最大的優勢在于對人才的吸引力。不過,業內人士相信,隨著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快速崛起,基金的人才優勢將面臨挑戰。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