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福林稱股改順利有序超乎預期 促使國資重市值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3日 06:53 金時網·金融時報 | ||||||||||
本報訊 記者 黃麗珠 報道 在股權分置改革實踐中,國有非流通股股東以多種對價形式與流通股股東平衡利益,不僅沒有造成國有資產流失,而且實現了動態的保值增值。這一理論與實踐的突破,實際上完成了從國有資產到國有資本,從關注資產凈值到關注資本收益,從而注重市值的一個飛
7個多月來,股權分置改革的順利有序超乎預期。目前滬深兩市已經完成改革或進入改革程序的上市公司已達到458家,占應改革上市公司的34%,對應的市值占41%。股權分置改革的成績已經為下一步改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尚福林指出,資本市場的改革不僅是金融體制改革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且對金融體系建設具有全局性的影響!十一五”時期,為了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就需要更大程度地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將社會資金有效轉化為長期投資,并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資金的使用效率。加快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是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內在要求,這也就意味著,資本市場必須通過大盤優質企業和高成長性的中小企業上市,以及市場化的并購、重組,進一步優化上市公司結構,從而為經濟結構調整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尚福林認為,在我國目前的融資結構中,間接融資比重超過90%以上,整個金融體系的流動性和效率過低。必須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的比重。 對于通過兩類股東協商進行股權分置改革的問題,尚福林表示,是基于上市公司公開發行上市的時候,原非流通股股東根據當時政策環境,承諾其股份暫不上市流通。在政策環境發生變化以后,非流通股股東要改變這一約定,就應該征求流通股股東的同意,作出平衡雙方利益的安排,通過雙方協商的方式來解決股權分置問題,這是解決股權分置的一個基本路徑。它既不是行政定價方式,也不是用一個公式去套所有公司的股改方案。這是總結了以往所有經驗和教訓,提出的一個基本路徑。實踐證明,股權分置改革的原則和方法得到了投資者的認同,方式適應性和市場承受力也得到實踐檢驗。 尚福林在會上以“知難行易”描述股權分置改革的理論探討。從1998年國有股減持到2005年股權分置改革,改革的路徑是在試點先行的艱苦實踐探索中逐步確立的。尚福林肯定地說,將改革和穩定發展結合起來,實現了流通股股東和非流通股股東的“雙贏”,提升了股市投資價值。 尚福林還從改革的目標定位、市場定價機制、改革的組織方式、對流通股股東的權益保護、對國有資本的認識以及改革的推進方式概括了股改的6大理論突破與創新。它們包括:2004年提出積極穩妥解決股權分置后,改革的目標鎖定到資本市場基礎制度變革上來;在市場定價機制方面,經過了早期的探索和實踐,逐步形成了目前采用的非流通股動議、兩類股東溝通協商、分類表決這樣一種定價機制;改革要統一組織,不僅要統一規則、統一程序、統一政策,而且要統一領導、統一步驟、統一行動;對流通股股東的權益保護方面,改革采取以對價方式平衡股東利益的做法,與之前的補償論有本質的不同。補償是基于歷史,而對價是著眼于未來。補償是一種單向的支付,而對價是尋求“雙贏”等等。 由于國有股減持已經出現過兩次早期的逆轉,為此,尚福林認為,股權分置改革是背水一戰。尚福林表示,如果股權分置改革進程拖得太久,新舊兩種機制交織時間過長,勢必會產生一些政策預期、市場預期的不穩定,市場功能恢復滯后等不良影響。因此,當改革的基本路徑已經確定,改革的預期基本穩定之后,就應該不失時機地加快改革的進程。 股權分置改革是資本市場的重大基礎制度變革,將為資本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但這并不意味著影響中國股市健康發展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不完善等重要問題將迎刃而解。尚福林強調,當前資本市場發展的首要任務是夯實基礎。作為體制轉軌背景下發展起來的新興市場,要充分發揮出資本市場的各項功能,必須解決市場的結構不完善、制度不合理以及法制環境不完善等基礎性、制度性問題。 尚福林最后表示,發展資本市場在2006年的重大戰略意義在于進一步提高資本使用效率、促進國民經濟結構調整、完善金融體系的建設、增強科技成果轉化四個方面。為此,今后將進一步加強多層次市場體系的建設,拓展市場功能,使其與風險投資市場一起形成一個緊密聯系、上下貫通的金字塔結構,促進科技創新要素和其他社會生產要素的有機結合。 此前報道: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