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證券要聞 > 央行拯救券商 > 正文
 

多方角力南方證券死而不僵 方案難產建銀生退意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3日 16:23 中國經營報

  7月19日,央行批復建銀投資發放100億元的金融債券。業界猜測,這100億元可能就是建銀投資所稱的“政策上的支持”。但這一點未得到建銀投資辦公室綜合處負責人的認可。

  作者:李苑立

  早在今年5月份就傳言將重組南方證券的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建
銀投資”),7月18日卻出現在華夏證券的重組方案中,并可能成為中信建銀證券公司(華夏證券重組后的名稱)的第二大股東。

  拿到券商牌照后,建銀投資還會重組南方證券嗎?前期傳言南方證券于7月份之前完成人事調整進入重組階段,現在似乎已經停滯不前。而最新的消息顯示,入駐南方證券多時的接管組成員中,已有部分人員萌生退意。

  南方證券死而不僵

  據為南方證券作全面審計的深圳天健信德會計師事務所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如果依照資產負債率看,南方證券是一條資不抵債的“死蟲”。但被接管后,其運行依然有條不紊,在南方證券能否通過重組存續下去的背后,包括地方政府在內的多方力量始終在暗中“角力”。

  支持南方證券存續下去的最大理由是開戶股民眾多,最高峰達10萬余人。若南方證券破產,對整個行業、對社會都有很大的沖擊。而南方證券的員工告訴記者,原計劃7月份要完成的人事調整已經擱淺。

  深圳一家券商中知情人士透露,建銀投資接手南證重組放緩的原因之一是“買賣雙方”在重組方案上存在分歧。一種說法是重組后南方證券將更名為“中國國際證券公司”,注冊地點將選擇在北京,但深圳方面認為名稱上最好保留 “南方”二字,注冊地應在深圳。

  天健信德的李江會計師認為,地方性券商最初都是由政府出資組建的,南方證券也不例外。據悉,南方證券的單位編制為副廳級,其管理層人事任命由深圳市政府決定,再上報給中國證監會。地方政府之所以牢牢抓住券商管理權不放,很大的原因在于地方券商是利稅大戶。2000年,南方證券上繳給當地的稅收超過1億元,遠遠超過深圳的許多大型國有企業。

  除了稅收之外,地方證券公司的吸納資金功能更被當地政府看好。據透露,南方證券在行政接管前的保證金總額預計在1000億元左右,而日常交易動用的資金量一般只占到總量50%,其他的資金均存在當地的銀行,給區域經濟發展帶來巨額的流動資金,這等于是一家中小型銀行。在重組方案的設定中,政府想要繼續抓牢南方證券的心態可想而知。

  建銀舉棋不定

  早在4月30日,就有消息稱建銀投資將接手南方證券,但至今未有任何實質性的進展。建銀投資辦公室綜合處一位人士對此事的答復是還在等上面的政策。作為中央匯金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建銀投資的任何一筆投資都必須征求匯金公司的意見,另外重組券商大量不良資產,對去年才成立的建銀投資來說也是頭一遭,在沒有實際操作經驗的前提下,希望能得到政策上的支持。

  7月19日,央行批復建銀投資發放100億元的金融債券。業界猜測,這100億元可能就是建銀投資所稱的“政策上的支持”。但這一點未得到建銀投資辦公室綜合處負責人的認可。

  但南方證券研究所人士認為,通過重組華夏證券的案例可以看出,建銀投資作為投資性股東進入,不控股且適時可以退出的模式,顯然受到央行與證監會的基本認可。這就意味著在重組南方證券問題上,建銀投資可能需要找合作伙伴來共同重組,或者重組方案中仿照華夏證券的做法,將優質資產剝離,成立新的證券公司,再將不良資產組合成另外一家公司,這家公司的債務主要由南方證券老股東承擔。這顯然是給南方證券二十余家老股東們出了一道難題。

  從中國人民銀行深圳中心支行抽調到南方證券接管組負責再注資的專業人士分析認為,傳言中首批獲得注資的券商數量在5家左右,具體操作方式由地方政府協調建銀投資與相應券商進行,很有可能采取資金換股權的方式進行重組。而深圳市方面認為,按照處理金融機構問題的慣例,人民銀行提供再貸款的回收率一般在1%左右,人民銀行有發行貨幣的職能,其80多億元貸款不能等同于財政撥款,希望建銀直接注資而不用還貸前期的部分注資。

  接管組退意萌生?

  南方證券接管組不良資產處置的相關人士透露,接管組在具體方案上花了很大的功夫,為保持南方證券股權結構穩定提出多種方案,如將交易所席位、經紀業務、承銷業務等資格及核心團隊接過來成立一家新的“南方證券公司”,將不良資產及債務轉成股份出售等。同時為啟動新南方證券業務,提出幾種融資方案,如向券商提供流動性資金、發行短期融資券、股票質押貸款等等。

  但這些方案幾經研討,都沒有得到最后明確的肯定,由于涉及部門龐雜,存在的變數較多,加上接管時間一再延期,多少令接管組成員產生挫敗感。目前已經有消息稱部分接管組成員已經萌生退意,部分主要負責人已經很少在南方證券露面,希望能回到原單位。原來規定在接管期內不允許公司員工離職,這一規定也已開始松動,部分骨干員工陸續離開。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