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證券要聞 > 中國股權分置改革專網 > 正文
 

國資委劃定股改后國資持股下限 比例從60%到10%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0日 00:47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方原 北京報道

  “可能會按照八大行業,分五類進行不同的最低持股比例限定。”7月18日,國資委一位人士向記者透露,經過近段時間各部委對于上市公司國有控股股東最低持股比例的討論,“事情有了一些進展。”

  恰在一個月前,6月17日,國資委公布《國務院國資委關于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了國有控股股東要研究確定最低持股比例的原則要求,此舉被市場解讀為國資委助力股權分置改革的重要表態。

  上述人士透露,目前,國資委、證監會、財政部會同銀監會、保監會等其他相關部委,已逐漸建立起“聯席討論”機制。為配合股權分置改革的全面推進,各部委正在抓緊制定國有經濟布局和分行業持股比例指導性意見。

  不過,他同時也強調,方案目前仍在討論階段,何時出臺“還沒有時間表”。

  從60%到10%:“五道紅線”

  國資委研究中心有關人士介紹,對于國資的最低持股比例,國資委一個總的指導思想是,“進行股權分置改革,要與中央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相聯系,要全面理解、準確把握中央確定的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的方針政策,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在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的前提下,進一步發揮出資人的作用,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使其他行業和領域的企業在市場公平競爭中優勝劣汰。”

  該人士指出,“一個月前出臺的指導意見,是原則性的,粗線條的。從股權分置改革二批試點的操作來看,現在需要在指導意見的基礎上,明確各行業上市公司的減持比例。”

  他進一步透露,《指導意見》出臺的一個月以來,國資委、有關地方政府和試點公司就國有股減持比例進行了多次調研和溝通。“在反復的調研和溝通中,“行業持股比例指引”的基本思路逐漸清晰起來。

  “現在正在討論的一個關鍵問題是,按照什么標準進行行業劃分。”他表示。據他透露,劃分的標準有兩種,一是以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性和重要性進行行業劃分;二是以行業提供的社會產品進行行業劃分。

  國資委對行業曾作出過8大類劃分:農業、國家安全行業和自然壟斷行業、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行業、能源行業、高新技術產業、采掘業、制造業、文化傳播業等。

  而證監會也有一個行業劃分,其按照目前1300多家上市公司的主業劃分了12大行業。這些行業分別是:農、林、牧、漁業,采掘業,制造業,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交通運輸、倉儲業,批發和零售貿易,金融、保險業,房地產業,社會服務業,信息與文化產業,綜合類。

  “第一種劃分標準有利于明確各類國資的地位,便于確定國資比例;而第二種劃分標準比較細化,對上市公司的指向相當明確,便于操作。”國資委有關人士表示。

  該人士進一步透露,綜合上述兩種分類標準,目前確定持股比例的行業劃分已初顯輪廓。可能會按照八大行業來劃分:農業、制造業、能源、高新技術、金融保險、零售社會服務、交通運輸、文化傳媒等。

  “幾個部委經過初步研究,把八大行業分成了五類。”該人士進一步介紹,第一類是國家安全行業、提供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行業。這類企業的國家控股比例會在60%。

  第二類是重要的資源行業以及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的骨干企業,國資控股比例是51%。

  第三類是農業、一般制造業等,國家控股最低持股比例不低于35%。

  第四類是大量競爭性行業和領域的上市公司,按照25%左右的股權比例決定資金進退。

  第五類是零售社會服務等行業,按照10%左右的股權比例決定資金進退。

  “至于金融、傳媒等行業的持股比例,國務院有關部門還將進行進一步的溝通和協調。”

  不過,上述人士強調,上述方案并非最終方案,“還需更多的論證,最后還有待國務院批準。”

  地方國資委的聲音

  據記者了解,上海、廣東、山西、江西等省市國資委也都根據本省市情況,初步制定了本地國資流轉的5-10年規劃。國務院國資委的行業劃分和持股比例的規定,自然會引起他們的關注。如何把“全國政策”和“地方規劃”相協調,是地方國資需要面對的事情。

  上海社科院曾參與“上海國資流動5年規劃”的丁虹對記者表示,從上海的規劃來看,總體上與國資委將出臺的行業持股規定是相對應的。他介紹,上海國有資產(包括上市公司)的行業分布主要20個左右行業、100個左右細分行業。他說,只要國務院國資委出臺行業持股標準,上海就會把相關行業進行歸類,與其相對應起來進行操作。

  據了解,根據初步規劃,到2008年,上海國有企業總資產占全市經營性企業總資產的比重將下降到20%左右。國有資本重點向交通運輸與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等、交通運輸輔助業港口碼頭等、金融業、城市基礎設施和公益性產業等領域集中。到2008年,80%以上的國有資本將集中于上述行業和領域。上海有關方面表示,以上規劃總體上會與國務院國資委出臺行業持股標準相適應,不用作大的調整。

  江西國資委產權管理處的張君偉對記者表示,“江西國資進退的一個重要著力點就是,保證國資在重要行業和相關公司的最低持股比例。”他指出,江西將強化對體現政府職能的社會事業的投入,提高服務質量;對其他社會事業,要引入民營資本和外資的參與,推進社會事業的快速發展。適度開放部分壟斷性行業、公用事業和社會事業領域,到2008年,力爭國有資本在上述領域所占比重下降到60%以下。

  對于國務院國資委進行分行業確定國資持股比例的政策指向,江西國資委認為相當必要,這有利于地方國資委的具體操作。不過,他們也同時表示,國務院國資委在確定行業劃分時,最好考慮各地情況,在政策制定時保證一定的彈性。

  記者采訪的數個地方國資委人士都表示,雖然國務院國資委可能把一些社會服務業和競爭行業持股比例確定在25%,但地方實際上期望有更大的下行空間,也就是說可以在20%以下,甚至全部退出。各地對這些行業的指向是三類企業:第一類是適合于分散經營的,如餐飲業、零售業、旅館業等;第二類是不具備競爭優勢的,如傳統輕紡業、一般機械加工業、橡膠制品業、造紙業、化纖制造業等;第三類是不利于為本地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良好環境氛圍的,如不符合生態環保要求的產業。

  河北、山西等省的國資委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從目前考察和研究的初步印象看,各地采掘業、能源供應和金屬三大行業的上市公司,在股權分置改革過程中其股份結構不會有太大的變動,國資可能保持比國務院國資委規定的更高的持股比例。

  市場壓力重估

  證監會網站的數據顯示,截至2005年6月底,滬深兩市共有A、B股上市公司1391家。這1391家公司總股本之和為7485.83億股。其中國家股1809.88億股,國有法人股1891.92億股,國有股總數為3701.80億股,占總股本的49.45%。

  “如果按照國資委行業持股標準,二級市場的壓力是很容易測算的。”中信證券(資訊 行情 論壇)研發中心楊春認為。當前證券市場的國有股為3700億股左右,如果按照目前平均每股市價4元來算,這就是14800億元;如果按照凈資產均價2.5元,那就是9250億元;綜合兩種估值方法來測算,則國資所持股份目前價值應該在上述兩個數字之間,1萬億出頭。根據有關規定,國資在未來三年內只能賣出15%的股份,這是上限。而根據將要出臺的對持股比例的具體規定以及一些國有股東在股權分置改革方案中的承諾,未來三年內將減持的股份大概在10%左右,也就是1000億元出頭。

  國資委有關人士曾公開表示,“研究確定最低持股比例的原則要求,目的是要給市場一個明確的信息:國有股股東所持有的股份雖然獲得了流通權,但并不意味著這些股份都會馬上上市出售,其中為了保證控股地位所必需的股份應繼續持有。”他表示,“無限擴容”是不可能的。

  “不要隨意夸大改革對股市的壓力,其實,切實保護各類投資者特別是公眾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是貫穿此次股市改革前后的一條主線。”上述人士強調。

  自股權分置改革啟動以來,為了保證股權分置改革的順利進行,在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和直接領導下,證監會與人民銀行、財政部、國稅局、國資委等相關部委在股權分置改革問題上已達成高度共識,并在這些部委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下,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措施為股權分置改革提供堅強的政策保障。

  據國資委有關人士透露,隨著改革的全面推開,國務院有關部門還將陸續推出相關政策,保證市場和改革共同在平穩的狀態中進行。

小調查1
股權分置改革對A股大盤走勢影響?
重心上移,1400點;
1200點-1400點;
1100點-1200點;
1000點-1100點;
不確定;

小調查2
您認為全部上市公司最終實現完股權分置改革方案的時限為?
2年內解決;
2-3年內解決;
5年內解決;
5-10年內解決;
不確定;

小調查3
股權分置相關調查
您認為股權分置改革會否動搖市場的價值投資理念?
完全顛覆;
部分動搖;
影響較小;
不影響;

小調查4
股權分置相關調查
您認為已經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與其股權分置改革前相比怎樣?
會主動重視市場評價,提升業績;
依舊是圈錢場所;
經過流通股東艱苦博弈,能促使股東利益最大化;
前景未明;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國資委新聞 全部股權分置改革新聞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