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鴻期
新近出爐的萬國分析報告認為,市場的投資理念將由業績向資產轉換。
為什么投資理念會出現由業績向資產的轉換呢?萬國報告認為,這有著歷史和邏輯的雙重因素。從邏輯上看,沒有收購兼并,上市公司的實際權益就無法得到評估,因為沒有大
宗股權的交易行為,就不存在資產重估的問題。以前投資者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只關心公司的業績是否能夠增長或者穩定,從而判斷在一個時間段內自己能夠獲得多少分紅,當可預期的分紅總量能夠超出零風險回報率的時候,這家公司就是值得持有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用現金流貼現法對公司股票進行估值的一般法則。但是另一個估值方法我們始終未能充分重視,當一家公司大股東的股權發生變動的時候,收購方和出讓方討價還價的基礎是該公司資產價值幾何,這里講的資產并非上市公司以成本法計入的資產,而是以重置法所評估出的實際資產,簡單地說,就是再造一家相同的公司需要投入多大的成本,如果需要投入的成本低于收購這家公司的成本,那么目標公司就不值得收購。
從歷史角度分析,受到宏觀調控的影響,以及改革開放20多年來,特別是后10年以來經濟增長模式的束縛,絕大多數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進入到瓶頸狀態,甚至有不少上市公司的業績會出現下滑,因此即使靜態市盈率已經只有幾倍,但還是不被戰略投資者看好。
未來若干年內,再出現像2002至2004年的大規模上市公司業績大規模增長的情況將非常困難,于是在業績增長的頂峰退出這些股票,在全流通的前夜進入到一些資產被相對低估的股票中,很可能將成為大資金投資者的重要決策方向,我們對未來的股票市場有幾個基本判斷:1、全流通不可逆轉,2、對外資全面開放的中國資本市場不可逆轉,3、前兩者的合力將導致國際資本對國內有價值的龍頭公司大舉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