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證券要聞 > 券商創新 > 正文
 

創新類名額所剩不多 證券公司搶搭分置試點快車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08日 02:46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創新類”名額所剩不多,眾多券商轉而開始爭入“規范類”大門

  本報記者 吳天一 發自上海

  “目前已經沒有多少家券商能拿到創新試點類牌照了,此時進入股權分置改革試點保薦名單,無疑意味著可以緩解一些生存壓力。”6月7日,一位正在申請創新類券商的高層
向記者表示。

  6月1日,證監會公布了股權分置改革試點保薦機構名單,這似乎為眾多尚未進入創新試點類的券商帶來了“一線生機”,尤其在6月3日證監會明示“包括IPO和再融資在內的融資行為暫停”之后,這份名單顯得愈發重要。

  爭奪股權分置蛋糕

  上述人士向記者表示,入選股權分置試點名單對證券公司的業務影響將會非常大,中國現有1300多家上市公司,而根據預測,相當多的上市公司將進行股權分置改革,現在每單此類業務可以收入200萬元以上甚至更高,如果沒有資格則無法分享這塊業務市場。

  “證監會也表示了,以后再融資資源會向股權分置板塊傾斜,如果能進入股權分置改革試點保薦機構范圍,今后做再融資業務的機會也能多一些。”上海當地一家合資投行海際大和證券的人士告訴記者,這家券商因注冊的保薦人人數少于相關規定中的3人而暫時未能入圍。

  此間有消息稱,在證監會公布保薦機構名單后的第二天,45家入選改革試點的保薦機構投行老總齊聚北京,參加證監會召開的保薦機構會議。證監會主席助理姚剛在會上表示,市場最終肯定會形成解決了股權分置和沒有解決股權分置兩大板塊,形成之后市場資源和政府資源將會向前一板塊傾斜。此外,在本次會議上,證監會也明確表示,包括IPO和再融資在內的融資行為暫停。

  一位未入圍券商的投行人士向記者表示,新股與再融資暫停,眾多普通券商的主要業務收入來源只有經紀業務和客戶保證金差價收入了,因此“目前沒有進入名單的券商都在努力爭取,以獲得多一些的生存空間”。

  微妙的聯系

  “如果能夠獲得股權分置試點業務資格,那進入規范類也應該相對比較容易。”上述人士表示。

  按照證監會去年開始推行的分類監管思路,規范發展類券商是繼創新試點類之后的第二類券商,隨著該項工作向縱深推進,證券業協會已于5月25日開始正式受理規范類證券公司評審申報材料。此間有消息稱,規范類券商資格的評審在今年6月底會有初步結果,屆時首批規范類券商名單將會面世。業內則普遍認為,對于大多數申請創新類券商無望的證券公司而言,規范類券商的資格猶如一張“生死牌照”,否則可能將成為被清理的對象。

  記者注意到,在證監會所公布的45家保薦機構的名單中,除了12家創新券商之外,其余33家都是經營較穩定、問題較小的券商,基本上與之前所公布的規范類證券公司所應具備的風險底數清楚、財務數據真實完整、公司治理完善等條件相吻合,而天同證券、閩發證券、航空證券等先后爆發問題的券商,都不在名單之內。

  一位投資公司的高層向記者分析,這些進入保薦機構名單的非創新類券商,可能已提前擺脫了被清理的命運,如果沒有新的風險爆發,或許就是未來規范類券商的主力軍。

  創新牌照難拿

  “但規范類只是我們的底線,與一類創新券商相比,進入規范類并不意味有更多的業務發展空間。”一家正在申請創新試點類券商的內部人士告訴記者,“但目前獲得創新牌照變得愈發困難,股權分置試點業務多少給了我們一些新的業務增長機會。”

  記者獲悉,該人士所在的證券公司將在本月底接受證監會第二次檢查,結果將決定其是否能入圍創新類券商。“穩健的大規模券商基本都已獲得創新類牌照,后面將是我們這些地方性券商,但肯定不會出現前面的批量通過現象,可能是合格一家批一家,但夠格的已沒多少家了。”他告訴記者。

  據其介紹,第一批獲得創新牌照券商完成整個程序僅用了一周時間,而該公司從去年底就開始申請,如果能順利獲得牌照也要等到幾個月之后。“并且對于公司的審查,管理層也越來越有經驗,一開始基本上是符合申報材料就可通過,而目前要對很多細節做非常詳細的檢查,總之是越來越難了。”

  一位人士向記者表示,雖然規范類券商將被準予參與股票發行詢價、開展資產管理,可以獲得支持通過銀行間市場融資,但與第一類券商可以享受的政策相比,盈利模式還是“老三樣”。如此,由于證券市場已連續4年低迷,如果市場不轉好,大部分券商“靠天吃飯”的現象很難有所改觀,因此能獲得股權分置試點業務無疑對緩解收入壓力有所幫助。

  “盡管市場與行業十分低迷,證券行業肯定不會消亡,對券商來說,只要能生存下來就是一種勝利。”該人士表示。

  在獲得改革試點資格的國海證券,一位營業部老總告訴記者,雖說試點業務帶給了券商“一線生機”,但最終能否解決券商所面臨的生存壓力,還是未知數。

  他向記者分析,與IPO業務上千萬的收入相比,股權分置試點的收入只是“杯水車薪”,并且,目前市場對股權分置的反應仍然比較低迷,成交量降低直接導致券商所賴以生存的經紀業務收入減少。“經紀業務是大多數券商目前的主要進賬,這是券商最后的根本,這個行業真的到了‘剩者為王’的時代。”

  附:券商兩極分化日益加劇(參考消息)

  至6月1日,包括50家銀行間市場成員券商和2家上市券商在內的52家券商公布了經審計的年報。年報顯示,52家券商2004年平均虧損額達到1.17億元,與前期發布未經審計年報的57家券商平均虧損1200萬元相比,平均每家券商多審計出近1億元虧損,個別券商巨額的自營虧損和大量壞賬準備計提是凈利潤總額為負的主要原因,而證券公司之間盈利兩極分化的情況尤為明顯。

  52家券商中,2004年共有28家實現盈利,盈利總額為10.93億元,平均每家盈利3903.69萬元。其中,華西證券以1.75億元的盈利位居52家證券公司之首,中信證券(資訊 行情 論壇)、中金公司和廣發證券分列第二至第四位,凈利潤分別是1.66億元、1.52億元和1.24億元,這4家券商的盈利占到28家盈利券商盈利總額的56.48%。

  虧損的24家證券公司虧損總額高達71.59億元,平均每家證券公司的虧損額超過了2.98億元。統計結果顯示,虧損額超過1.5億元的證券公司多達13家,其中最大虧損額為16.32億元,緊隨其后的兩家券商分別虧損11.68億元、11.01億元,3家券商虧損額占24家虧損券商合計虧損額的54.50%。而52家證券公司當年共計提29.29億元壞賬準備。

  另外,在12家創新試點券商中,7家盈利的券商平均盈利為8259萬元,而5家虧損的創新類券商平均虧損額為1.42億元。

  從52家券商盈利總體水平看,雖然凈利潤總額為負數,但虧損主要來自少數幾家券商,券商之間兩極分化的趨勢明顯。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高考最后沖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標
中美中歐貿易爭端
日本甲級戰犯罪行
二戰重大戰役回顧
明星電話被曝光
汽車笑話集錦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后金庸武俠圣經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