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姚毅 北京報道
由本報與巨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資源戰略與可持續性發展高級研討會”于6月4日在京舉行,與會專家認為,我國目前強勁的資源需求和全面的資源短缺蘊含了巨大的商機,有戰略眼光的企業和投資者應將資源的開發利用作為重要的投資方向。
國土資源部咨詢中心高級研究員王希凱表示,當前我國礦產資源的巨大需求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而這個階段(重化工業階段)至少還要持續10-20年。因此我國在礦產資源的供給上應有相應的長遠規劃。在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的同時,應按照主要礦種預測礦產品需求加上國內國際的供給程度,通過具體政策加以掌控。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劉建明表示,我國新世紀礦產資源的最佳戰略布局應是:東部進一步挖潛節流,西部摸清家底作為中長期戰略儲備,北部則是最重要的戰略接替基地,我國礦產勘查工作的戰略重點將從東部轉向北部。政府應創新投資機制,加強支持力度,減輕商業性礦產勘查的投資風險,激活繁榮我國商業性探礦市場,吸引社會資本進入探礦領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指出,資源短缺問題本身也是一個金融問題。資源配置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價格機制的靈敏性和有效性作用,通過價格機制,促使全社會節約使用資源,同時鼓勵社會不斷尋找新的資源替代品。
中國期貨業協會副會長、金鵬期貨公司董事長常清認為,國家重視資源問題并不意味著政府要加強管制,也不表明一定要建立資源儲備制度。中國應建立自己的資源定價中心,國內的期貨市場應建立中國資源類基礎產品的定價體系,在全球資源定價體系中要爭取話語權。(見A09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