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龍躍
隨著大盤近期不斷創出新低,去年9月份曾引起市場廣泛關注的新股“破發”現象再次出現。廣州國光發行價10.8元,昨日收于10.35元;成霖股份發行價8.6元,昨日收盤價為8.38元。此外,黔源電力發行價為5.97元,昨日收盤價為6.2元,離“破發”也僅僅一步之遙了。
去年9月出現的股票集中“破發”現象,嚴重威脅到了當時股市的融資功能以及市場的穩定,從而引發了詢價發行制度的誕生。然而在目前相對更加市場化的發行制度下,新股“破發”緣何再度出現?
定價相對過高導致“破發”
業內人士認為,定價過高是導致新股上市后不斷走低直至“破發”的主要原因。雖然從理論上講,詢價制會為新股帶來一個比較合理的發行定價,但實際情況并不能一概而論。因為機構投資者在為新股定價時往往參考的是公司提供的過往業績,但事實上,很多新股在上市后就發生業績“變臉”的情況。而新股在確定發行價到上市后的這段期間內,公司基本面也有可能發生變化。比如廣州國光與成霖股份,這兩個公司都屬于各自行業的龍頭企業,發行時自然會獲得較高的定價,但目前由于我國同歐美等國家的貿易摩擦有加劇的趨勢,導致這兩個外向型企業面臨更多的負面和不確定性預期。在這種情況下,原先的定價就顯得相對過高了,“破發”在所難免。
市場人士也注意到,新股破發比較集中的階段,都是大盤陰跌不止、市場估值體系陷于混亂的時期。針對這種情況,平安證券羅曉明指出,詢價制以來上市新股的發行市盈率基本都在20倍左右,但這一市盈率水平反映的是當時而不是目前市場的估值狀態。目前市場整體價格中心在新股發行價確定后再度下移,A股市場的平均市盈率大致在17倍左右,發行定價相對較高的新股自然不能獨善其身,其跌破發行價的過程,其實也是向市場價值中樞回歸的過程。
“示范效應”加速“破發”
與去年的新股“破發”潮相比,本輪新股從上市到“破發”的周期大為縮短。去年,除了蘇泊爾在上市首日就“破發”外,其余多數新股都是在經過了至少1個月的下跌周期后才跌破發行價的。而最近上市的兩只新股成霖股份與廣州國光,都是在上市后數日內即告“破發”。
新疆證券的商金和認為,新股“破發”加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市場低迷使得機構無心也無力維護股價。按詢價制規定,機構參與新股申購所獲配的籌碼需要經歷3個月的鎖倉期,為了保證自己的收益,不排除個別機構會在此期間適當維護新股價格,這也是去年多數新股“破發”周期相對較長的原因。但是,隨著今年市場的愈加低迷,在機構重倉的二線藍籌都出現大面積跳水的情況下,機構繼續維護新股的能力與信心已大不如前了。
第二,隨著股市的進一步低迷,原先熱衷參與新股炒作的投機資金也不如以往活躍。在沒有短期資金介入的情況下,新股“破發”概率大大增加。(下轉A0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