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宇
50家公司發行,120億元融資,8.1億元分紅。這是中小企業板設立一周年時的幾個數據。面對這份答卷,人們有理由高興,因為中小板不僅解決了50家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而且,360萬家中小企業在資本市場有了自己的平臺。中小企業發展,從此有了一個新起點。
然而,這一融資平臺遠遠不能滿足廣大中小企業發展的要求。這樣一組數據或許能夠說明問題:目前全國已接受輔導驗收及正在接受輔導的中小企業有600多家;具備改制上市條件、主業突出、成長性較好的后備上市資源達2000多家。相對于已登陸中小板的50家企業,更多的充滿活力、有成長潛力的中小企業仍徘徊在資本市場門口。
顯然,中小板的發展速度、市場規模、行業分布等,與成長型中小企業龐大的融資需求還不相適應。這也導致了近年來中小企業海外上市熱持續升溫。
中小企業上市融資紛紛改道海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國內資本市場在滿足中小企業融資需求方面存在不足。融資周期長、不夠靈活、成本較高,使得不少企業望而卻步。業內人士坦言,如果一個擬建項目要等兩三年之后才能拿到資金投入,這個項目早就沒有了競爭力。而多數中小企業恰好處于瞬息萬變的競爭性行業和領域,在難得的發展機會面前,若融資需求不能及時得到滿足,企業只能是坐失良機。
此外,現有的股權流通狀態制約了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解決。事實上,作為中小企業特別是高科技企業一個重要的資金來源,創業投資的發展與資本市場退出渠道建設有著直接關系。權威人士稱,中小企業板的設立,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喚醒了沉睡多時的創業投資。但是,發起人股三年不得流通以及尚未完全解決的股權分置問題,大大削減了創業資金投向中小企業的積極性。
可以說,已經平穩起步的中小板,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圍繞中小企業融資需求進行制度創新。一個更加完善的中小板市場,才能吸引更多的優秀企業前來發行上市,吸引更多的資金關注這一板塊,同時帶動其他資金投向中小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