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證券要聞 > 券商集萃 > 正文
 

問題券商風險集中釋放 大規模托管將在六月加速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21日 15:06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張勇 上海報道

  托管,還是托管。

  對于陷入全行業之中的證券公司來說,這早已不是新鮮字眼。越來越多的信息表明,2005年將是監管層對證券公司改革力度最大的一年,行業分化不可避免,積累了多年的券
商風險將會集中釋放。

  自從4月29日,亞洲證券因嚴重的歷史問題被華泰證券閃電托管之后,有跡象表明,后續將有更多的問題券商被托管。

  作為證券市場重要的參與主體之一,證券公司不但沒能發揮其應有的市場功能,反而成為了市場風險的重要根源。

  處置加快

  知情人士透露,五一節前,證監會副主席莊心一前往南京巡視當地證券公司的自查情況,此行的另一主要目的就是給華泰證券布置托管亞洲證券的任務。

  曾經是證券業協會會長、目前兼任機構監管部主任的證監會副主席莊心一,一直被認為其主要職責是治理整頓券商。因此,此次莊心一親自促成華泰證券托管亞洲證券,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業內對即將來臨的券商大規模托管的判斷。

  據華泰證券內部人士介紹,華泰是在正式托管前的三天才知道此事的,公司上下都感到十分突然,事先沒有收到過任何通知。

  華泰證券很快抽調了人員前往亞洲證券。4月29日,華泰證券托管組與證監會相關領導一起趕到亞洲證券上海總部,正式托管了其經紀業務。

  亞洲證券營業網點眾多,在全國33個大中城市共有48家營業部和11家服務部,營業網點數量在國內券商中居第10位,而華泰證券至今只有34家營業部和15家服務部。據了解,華泰為此已經從全國抽調了超過百名工作人員,但仍然深感人手不足。

  這樣的托管不是第一起,也不是最后一起。

  據了解,證監會在對券商進行自查摸底的基礎上,將目前的130多家券商分成創新、規范、風險及高危四類進行監管。按照監管層的思路,只有摸清家底才能確立發展的方向。今明兩年將減少或是不批準新設證券機構,爭取讓1/3的券商有較大的發展。

  據業內人士介紹,管理層還表示對“講真話的要給政策”;對隱瞞問題的券商,則將從嚴處理。對于那些風險已經暴露出來的券商,希望能在6月底前拿出解決方案,到期不能解決問題的,將面臨被托管或者更嚴厲的處理。

  “證監會要求問題券商在6月30日前必須歸還被挪用的客戶保證金,可以采取三個辦法:自有資金、大股東出資、第三方出資。”北京某券商研究所所長表示,“近幾天,證監會正在與一家北方的券商和一家南方的券商進行談話,主要是因為其問題嚴重,挽救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將遭到被托管的處理。”

  由于擔心引起市場的動蕩,通常監管層在將要正式托管的前幾天才通知被托管和托管券商,不過被托管券商在事先還是有一個更加深入的摸底和調查過程。

  生存危機

  “要說我國證券公司的現狀,最突出的一點就是面臨生存危機。”華鑫證券董事長王文學認為,目前行業內多數券商所考慮的首要問題是如何生存下去。如今證券公司賴以生存的經紀、投行、投資等三大業務無一不是慘淡經營。

  57家券商披露的2004年年報顯示,去年券商整體虧損額為6.8億元。這已是券商行業連續第4年全行業虧損,平均每家券商虧損約為1200萬元,遠高于2003年的平均虧損80萬元的水平。業內人士認為,絕大部分券商不是上市企業,年報不需要審計,其實際虧損情況可能遠遠高于這一數字。

  不斷虧損的同時,問題券商頻頻曝光。從2002年鞍山證券撤消,到今年4月南方證券正式關閉,再到最近亞洲證券的閃電托管,無一不在凸顯券商的生存危機。

  國盛證券研究所總經理滕軍博士指出,導致證券公司目前現狀的根本原因是我國市場制度設計中為證券公司預留的業務空間十分狹窄,導致券商財務脆弱和違規經營,這已經成為了整個行業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我國的券商多數沒能找準角色定位。證券公司的主營業務原本在于為市場創造證券產品,比如股票發行、債券發行,同時自主銷售所創造的產品。而利用資金獲取投資收益并承擔投資風險的業務則主要由基金、保險、信托等機構投資者承擔,并不是證券公司的主營范疇。

  金信證券副總裁成勇表示,“很多人認為監管層沒有給予券商足夠的融資渠道,但是否有人想過,券商融資是為什么?事實上有很多券商融資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填補自營或者資產管理業務出現的窟窿。其實券商真正應該做的就是金融服務,如果把這個做好了,就不會有不該有的窟窿,也就不會埋怨因為融資渠道不暢而出問題。”

  中信證券研究咨詢部總經理徐剛則認為,對比海外的情況,我國證券公司最本源的問題在于賣方業務不發達,而本不屬于自己的買方業務反而過度膨脹。

  業內人士都認為,目前自營及資產管理的虧損已經成為我國問題券商的最直接風險根源,南方證券負債百億,閩發證券巨額國債回購黑洞,都是因自營而起。

  監管層也正在通過行政手段加大了對證券公司及其業務角色的重新定位。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梁靜分析認為,近期監管層出臺的一系列改革政策中無疑已經體現出一種動向,比如核準創新試點證券公司,將市場創新主體的地位還給證券公司,進一步打開了證券公司的業務開拓空間,同時也是通過證券公司申請創新試點的方式,盡快發展賣方業務。

  業務瓜分

  光大證券人士表示,“近幾年的政策對于證券公司而言似乎越發不利,券商的業務正在不斷遭到‘入侵’。”

  2005年2月20日,人民銀行、銀監會和證監會共同發布了《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試點管理辦法》。業內分析認為,該辦法將徹底打破基金業以往以證券公司主導的格局,金融混業的趨勢對于目前疲弱的券商而言無疑是個利空。

  國內大型銀行、信托公司等從事證券投行業務已是一個發展趨勢。券商在自我競爭的同時,也面臨這些潛在競爭者對業務空間的擠壓。銀行的介入,將成為券商強勁的對手。無論在資金實力、客戶規模,還是盈利模式上,銀行均占上風。

  業內人士認為,不斷敲開混業經營之門的銀行,在業務拓展、盈利空間擴大的基礎上,有著發展成為投行巨頭的潛質。

  同時,加入WTO后,合資券商、國外投資銀行進入中國步伐明顯加快,已成為券商又一競爭對手。世界最大的投資銀行美林集團今年初與華安證券簽訂協議成立了合資證券公司,至此,美林、摩根士丹利、高盛這華爾街三大投行巨頭均已齊聚中國證券市場。“實際上,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很快,這為券商的資產管理業務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只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市場出現了一些微調,投資者不太有信心,這是個可以解決的問題,券商的問題需要重新再注資。”里昂證券行政主席顧家利表示,“我們想在中國收購一家資本規模超過10億元的證券公司,現在正在洽談具體的對象。至于收購對象,選擇應該在二類和三類券商之間。”

  雖然入世協定對外資角逐國內證券業仍有較多限制,但外資正在政策“灰色地帶”中努力尋求著突破。事實上,合資券商在債券、資產管理以及咨詢業務等領域,已經搶占了不少市場空白點。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鈴聲
Beyond
Beyond激情酷鈴
圖鈴狂搜: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