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三巨頭證券投資告急 保監會將強化內控機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27日 15:27 21世紀經濟報道 | ||||||||
見習記者 孫軻 北京報道 “從今年年初保險資金正式投資到股票市場,現在每天保險資金都以不同的量在向股市注入。” “保險資金將是救市的最后堡壘,保險資金應該加大力度進入股市。”
兩句圍繞同一主題的話,前者出自保監會主席吳定富4月20日在北大CCISSR(賽瑟)論壇上的演講,后者則是4月24日在北京召開的保險資金入市研討會上,銀河證券首席基金分析師胡立峰發表的觀點。不難看出,雖然監管部門鼎力支持,但證券業人士仍嫌保險資金入市步伐太緩。 然而保險公司無法不謹慎以對,2004年,他們就在證券市場上栽了個大跟頭。 4月18日、19日和22日,三家海外上市公司(中國人壽(行情 論壇)(行情 論壇)、中國平安(行情 論壇)和中國財險(行情 論壇))相繼發布了業績公告,其投資業績均不盡如人意——中國人壽已實現投資虧損凈額和未實現投資虧損凈額分別為2.37億元和10.61億元,中國平安已實現及未實現損失共為7.73億元,中國財險的交易類及非交易類證券浮虧達9.48億元。 三家公司均將投資浮虧歸因于內地證券市場的持續下跌。 這種狀況引起了保險業的警覺。監管部門意識到,隨著投資渠道的增加,保險資金面臨的風險不斷加大,通過強化監管來確保資金安全運行日顯重要。從今年起,保監會正悄然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制度建設上來。 全行業共同研究13個課題 “我們將今年確定為保險資金運用的制度年。”保監會資金運用部主任孫建勇說。 早些時候的3月20日,保監會資金運用部向全國所有保險公司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下發了《2005年保險資金運用工作要點》。隨同下發的還有一份《2005年保險資金運用研究課題方案》,共擬定13個課題,涉及基本制度、監管基礎、運作機制和投資渠道四大方面,其中除列明研究內容和目的外,還對參與機構和最后完成時間進行了明確。 “這些課題的研究成果都將作為起草制度的基礎。”保監會一官員稱。 與以往制度的出臺不同,這次保監會不再完全依靠自身去完成這個龐大的工程,而是充分調動全行業的力量,以課題研究的形式完成制度藍本。參與課題研究的除了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還包括財政部、部分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和獨立的研究機構。中國人壽、中國財險、泰康人壽、太平保險都位列其中,而友邦則作為唯一的外資保險公司參與《保險資金運用績效考核》的研究。 “調動全行業和相關行業的力量,目的在于加強監管機構與市場主體及各市場主體之間的合作與聯系。同時這種方式便于在課題進行中交流溝通、統一思想,有利于將來對制度的理解和執行。”上述官員說。 近幾年來,保監會一直致力于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的拓寬,從1995年僅限于銀行存款、國債、金融債,到1999年允許保險資金投資于證券投資基金,再到2004年直接投資股票市場,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的豐富已經今非昔比。 不過這位官員認為,“投資渠道增加是好事也是壞事,好的是可以使資產多元化和分散化,壞的是渠道越多則風險越多。現在是渠道增加了但制度卻不到位,因此今年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制度建設上來。” 按照計劃,13個課題將全部在年內完成,保監會將其劃分為6月、7月、9月、10月、12月五個階段。當然,并非所有課題對應的制度都在今年出臺,保監會官員透露,有些研究成果出來后要先試行,在試行中隨時調整,待調整成熟后再形成制度性文件。“爭取今年能有一半的成果以規章制度的形式確立下來,其余的放到明年去做。”他說。 對內:強化授權審批 與國有銀行改革的根本在于公司治理類似,此次制度建設,保監會亦特別看重內控機制。 與之相應的是《保險資金運用內控機制》課題,初定于10月底前完成。4月初,該課題牽頭人華泰資產管理公司已經召集另外三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和中國人壽保險股份公司、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公司對課題研究進行了初步安排,各公司就負責的具體章節進行了分工,并已開始撰寫工作。 華泰資產管理公司副總經理淦克興表示,內控課題的目的是按照去年6月開始執行的《保險資金運用風險控制指引》建章建制,主要落實投資業務的管理流程和組織結構。目前各公司都已有一些適當的辦法、流程和措施,課題組的工作是制定出一個行業標準,為擬定《保險資金運用內控機制指引》做準備。 上海一家壽險公司資產管理部總經理透露,目前該公司涉及到資金運用的規章制度包括《資金運用管理制度》、《資金結算制度》、《投資人員崗位設置規定》等。他認為,內控指引最核心的一點是解決責任問題,即要建立授權審批制度,規定出什么樣的業務由什么級別的人批準。 據人保資產管理公司固定收益部首席分析師崔斌介紹,人保固定收益部人員按權限從上至下分為經理、帳戶經理、帳戶經理助理幾個級別,帳戶經理的權限約為幾億元,并按市場分為交易所帳戶經理和銀行間帳戶經理。帳戶經理助理和帳戶經理可在權限范圍內發起投資,超過權限的則由上一級人員或部門發起。但無論多少金額的投資均需層層審批,并從管理和技術兩方面進行控制,部門經理和分析師都要簽字。 “考慮到風險控制,我們正傾向于縮小權限,帳戶經理目前的權限太大。” 崔斌說。 與人保不同的是,華泰資產管理公司采用分級授權制度。淦克興稱,他們會根據業務性質不同,按照品種和階段分級授權,在權限范圍內的就不需要上一級人員審批。并且,這種分級是隨時可能發生變化的。 對外:慎選交易對手 除了對內做好風險控制,保監會的課題方案中還出現了一個新名詞——保險機構投資者的交易對手風險。 上述壽險公司資產管理部總經理表示,交易對手的概念現在各公司還不是很清楚,“我們現在用到的是合作伙伴的概念,包括與我們具有買賣關系、委托關系以及為我們提供某項服務的機構。(但)不知道交易對手是否會把這些概念都涵蓋進去”。 而前述保監會官員稱,這個課題的首要目的,也恰恰在于明確交易對手的范圍。在此基礎上,再確定不同交易對手的交易方式和交易限額,最后擬定出《保險機構投資者交易對手選擇標準》。交易對手可能會包括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 交易對手選擇不慎的教訓近在眼前。中國人壽2004年業績報告顯示,2004年債券已實現投資虧損凈額為3.17億元,其主要原因是托管在閩發證券的國債減值損失。中國人壽托管在閩發證券的國債本息帳面價值總計約為4.12億元。后者于2004年10月18日停止所有業務,由于閩發證券財務困難,中國人壽無法對國債進行轉托管,而是計提了3.2億元的減值準備。 對于合作伙伴的選擇,上述壽險公司資產管理部總經理介紹說,他們在內部《投資指引》上明確了銀行的選擇標準:外資銀行選擇標普或穆迪評級BBB或BBB2級以上的;內資銀行一方面參照銀監會規定的指標,另一方面公司內部按7項安全性指標進行評估,包括資本充足率、流動比率、不良貸款比率等。 《投資指引》列明了認可銀行名單,并規定至少每年做一次更新。根據評估,有11家國內銀行進入認可名單,包括四家國有銀行、上市銀行以及絕大多數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由于目前進入中國的外資銀行信用等級都比較高,因此全部被列為他們的合作伙伴。但城市信用社和農村信用社由于安全性不足均未獲得認可。 在與證券公司的合作中,該公司也會對不同的券商采用不同的交易方式。例如,在購買債券時,與大券商交易采取的是先付款后付債券的方式,而與小券商的交易為安全考慮則會拿到債券后再付款。 統一考核標準 唯一有財政部參加的課題《保險資金運用績效考核》,將參與機構確定為“各保險公司”,并計劃在此基礎上擬定保險投資績效考核標準。 “確定績效考核標準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上述壽險公司資產管理部總經理說。 負責績效考核課題的中再資產管理公司副總經理袁東表示,與績效考核緊密相連的是資產的估值問題,目前各家公司有各自不同的估值原則和標準,因此績效考核的標準也不同,但大家所用的估值標準都是符合《金融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的。 績效考核的標準不同,則投資收益率或損益情況會有所差別,但這些差別不一定是真實合理的。 上述壽險公司資產管理部總經理認為,投資收益與各公司具體的業務有關系。產險公司基本都是短期業務,它的資產安排就只能是短期的,收益率會相應較低;但收益率低并不一定說明它的資產經營狀況不好,有可能它的利潤比較高。因此不能簡單拿投資收益率做比較。 “核心問題是比較自己的資產和負債。如果某公司整體的負債成本是2.5%,總體收益率是3.5%,那么就有1%的利差;而另一個公司資產收益率是4.5%,但它的負債成本是4%,那么它只有0.5%的利差。顯然第一個公司比第二個公司的資金運用結果要好。”這位總經理說。 除了負債成本影響到收益水平,三大海外上市公司的業績公告,也透露出會計核算口徑不同對盈虧狀況的影響。 國泰君安證券(香港)公司保險分析師戴祖祥說,“三家公司由于對開放式基金的會計處理不同,因此浮動盈虧計算的口徑也不一樣,無法對它們的當期業績進行對比。” 他解釋說,三家公司都將封閉式基金計入了交易類證券,但對于開放式基金則采用了不同的會計核算方式,中國平安計入交易類證券,而中國人壽和中國財險都計入了非交易類證券。 按照國際會計準則和美國會計準則的規定,交易類證券的浮動盈虧都計入損益表,而非交易類證券的浮動盈虧則不計入損益表。 “這樣,對于需要考察浮動盈虧的總投資收益率,中國平安和中國人壽、中國財險是無法進行比較的。”戴祖祥說。 債券投資是目前保險資金運用的主要方向,做多長的久期(即購買多長期限的債券),亦直接關系到最后的收益水平。 上述壽險公司資產管理部總經理介紹,曾有一家壽險公司的投資收益率接近6%,而其他公司基本都在4%左右。經過考察發現,它的債券久期比其他公司都長,“我們做的久期平均3年多,但它做到了7年,而它的負債期限才五年多”。 而在他看來,“用放長資產期限來提高收益率暗含流動性風險”。 他進一步解釋道,這種操作方式可能在需要賠償或給付時沒有足夠的現金,如果債券市場利率上升,持有長期債的跌幅要比短期債深得多,這時變現虧損會很大。 保監會顯然意在消除這種行業差異。前述保監會官員談到績效考核課題時指出,“這個課題就是要根據資產負債匹配的原則,統一保險資產估值標準,確定不同性質資金的績效考核標準,以利于監管部門對各保險資金運用主體的運用水平和結果進行考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