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聲再響 兩會代表建議取消股息和紅利所得稅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0日 07:54 證券日報 | |||||||||
本報記者 閻岳 近期,免稅成為兩會代表普遍關注的議題:全國政協委員、上證所總經理朱從玖建議盡快研究取消股息和紅利所得稅;全國政協委員梁燕君建議年內應該取消儲蓄存款利息稅;全國人大代表、泰豪科技總裁黃代放建議取消征收公司債券利息所得稅……可以說,繼減半收取證券交易印花稅之后,資本市場再次響起稅收政策利好聲。
2004年2月份發布的“國九條”提出“研究制定鼓勵社會公眾投資的稅收政策”。此后在9月份溫家寶總理講話之后,這一進程明顯加快。據知情人士透露,2004年10月落實“國九條”的跨部門小組曾到一家券商處進行調研。該券商領導與相關人士溝通后得知,跨部門小組對免征股息和紅利所得稅以及減半收取證券交易印花稅已經達成了共識。然而,財政部在今年頒布的減稅公告中,卻沒有涉及免征股息所得稅。 事實上,在“國九條”發布后,上證所一直在做關于取消股息和紅利所得稅的研究工作,而業內對取消股息和紅利所得稅的建議也一直未有停止過。就在今年年初,上證所研究中心曾剛、王建春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股息所得稅的存在使參與分紅投資者的市值在除息日“縮水”現象更加嚴重。除此之外,股息稅的存在還有以下不利影響:首先是重復征稅問題。支付股息的資金來源是企業稅后利潤,這就意味者這部分資金在被投資公司繳納了所得稅,到投資者手中又要并入企業應稅所得或個人所得收入再繳納所得稅,很顯然形成了重復征稅;其次是出現公司分紅投資者卻拿不到現金紅利的反,F象。目前部分上市公司在派發現金紅利的同時派發紅股,由于紅股也需要根據面值繳納股息稅,因此投資者實際得到的現金紅利大大減少,甚至為零。 一位專業人士做過這樣的計算,如某股票分紅前收盤價為每股10元,若每股分配0.50元紅利,則除息后的股價只有9.50元了,而每股0.50元的紅利需要繳納0.10元的所得稅,投資者實得0.40元紅利。如此一來,經過分紅后,投資者的股票市值為9.50元+股息所得0.40元,合計只有9.90元,這較之于分紅前的每股10元的股價損失了0.10元。 這種靜態的計算方法雖然其準確程度值得商榷,但還是能夠說明問題的,就是在分紅除權之初投資者要承受一定損失。 由此可見,現行的股息和紅利所得稅20%的征收率給投資者帶來的不是收益,而是損失。在管理層鼓勵上市公司分紅的今天,更是加劇了這一矛盾,形成一種奇怪的現象:上市公司分紅越多,投資者損失越大。業內專家認為,這種稅收政策顯然是不合理的,更不是“鼓勵社會公眾投資的稅收政策”。 那么,取消股息和紅利所得稅的作用會有多大呢?以2003年度的分紅數據計算,655家上市公司推出分紅派現及送轉增股本預案,其中分紅派現總額達到554.3億元,平均每股分紅派現0.1285元;若股息減免所得稅得以實施,投資者整體將至多增加100.8億元的資本回報。 一家合資基金的首席執行官以美國取消股息所得稅為例,來佐證取消股息所得稅將對股市向好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他說,美國在2003年取消股息所得稅后,股市走出了一波很好的行情。取消股息所得稅將鼓勵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 看來,取消股息和紅利所得稅在“為投資者提供分享經濟增長成果、增加財富的機會”的同時,也做到了“為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營造良好環境”的要求。 朱從玖兩會言論: 黃代放兩會言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