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東長期無緣董事長 海爾萌意退出長江證券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4日 02:43 第一財經日報 | |||||||||
持有20%股份卻難以掌控話語權 本報記者 田宇 發自深圳 海爾集團的產融結合之路走得并不順暢。在與鞍山信托的短暫合作之后,現在又傳出旗下的青島海爾(資訊 行情 論壇)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海爾投資”)已有意退出其作為
日前,有知情人對本報記者透露,海爾投資正考慮從長江證券退出,現在正積極尋找下家以轉讓其持有的股權。 記者隨即向海爾集團負責與媒體溝通的部門求證該消息的準確性,該部門一女士稱“沒有轉讓意向”。但當記者追問她的姓名時,她卻始終不愿回答。 隨后,在通過與青島等山東省地方的一些與海爾集團有聯系的人士進一步查證后,記者得到的反饋信息稱,“海爾(投資)確實有退出長江證券的計劃,但股權是全部轉讓還是部分轉讓尚未確定,而轉讓對象也沒有最終落實。” 記者又聯系到長江證券總裁辦,該總裁辦一位工作人員以“正在開會”為由答應稍后回復,不過截至發稿時,記者一直未等到對方的回音。 不過,記者還是找到一位與長江證券聯系密切的人士,并通過他詢問了長江證券內部員工,得到的回答是,“前一段時間確實有聽說過海爾(投資)打算退出,不過最近還沒有看到具體的動作。” 長江證券的前身為始建于1991年的湖北證券,2002年增資擴股資本金至20億元人民幣,股東36家。由于有眾多外地上市公司參股,長江證券從一家區域性券商轉變為了全國(行情 論壇)性綜合類券商。其中,海爾投資以4.7億元獲得20%控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長江證券在全國20多個城市設立了營業網點和分支機構,旗下還包括長江巴黎百富勤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中法合資)、長信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和長江期貨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招商證券某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長江證券在業內以穩健著稱,屬于資產質量和經營狀況比較好的一家券商。” 2004年年底,長江證券成為第二批創新試點券商之一,為中西部地區唯一入選的券商。同時,公司的分立改制方案也獲得了中國證監會正式批準。2005年年初,長江證券托管大鵬證券在全國的經紀業務,營業網點由此前的25家增加到56家,而且在地域分布上形成互補,其營業網點規模有可能進入全國十強。 根據公開資料,海爾集團一直希望開創“產融結合”的發展模式,希望構筑產融結合的跨國集團,并通過投資金融業產生跨行業的協同效應。從2001年開始,海爾集團開始大舉進入金融業。短短幾年間,便打造了總交易金額達18億元的龐大金融鏈條,包括海爾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海爾紐約人壽保險有限公司、鞍山信托(資訊 行情 論壇)、長江證券和青島市商業銀行等,涵蓋了銀行、保險、證券、信托、財務公司等業務領域。 但是,從一開始,海爾集團的金融王國之路就比較坎坷。其中,不到一年的時間,海爾集團就從鞍山信托撤出,使得其刻意構造的完整金融體系變得殘缺不全。 而對長江證券這么一塊在券商里質地較好的金融資產,海爾集團為什么要選擇退出呢? “不能實現對長江證券的實際控制應該是海爾(投資)考慮退出的主要原因。”一位了解長江證券內情的人士對記者說。他進一步分析,“海爾(投資)雖然成為了第一大股東,實際上卻一直不能真正控制長江證券的內部運作。盡管海爾的資產運營部長崔少華和青島市商業銀行行長張廣鴻進入了長江證券董事會,但長江證券的經營班子卻沒有變化,董事長和總裁還都是湖北方面的,海爾(投資)在長江證券缺乏應有的話語權。” 該人士分析,海爾集團涉足證券業的目的是為了打造自己能夠控制的金融鏈條,而不僅僅是為了取得投資收益。雖然長江證券的經營狀況尚可,但如果不能達到對長江證券的真正掌控,就與當初進入的出發點相背離。從這個角度來看,海爾選擇退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