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億投資者補償基金呼之欲出 30家券商將出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26日 09:20 第一財經日報 | ||||||||
國務院副總理黃菊在11月初的深圳之行后,海外媒體曾廣泛報道中央財政將撥付600億資金解決目前券商在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下稱“中證登”)的欠庫和透支的風險問題,但傳聞一直未得到官方正式回應。 財政部金融司負責人前天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稱,他并未聽說有這樣一個600億資金,財政部也沒到帳200億資金。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國家財政部將出面向央行再貸款600億資金用于券商客戶交易結算資金缺口,并稱資金已經到帳200億。 不過,據權威人士透露,傳聞中600億資金是目前證監會、人民銀行和國家財政部正在醞釀中的“證券投資者補償基金”。雖然目前對該基金的規模還沒一個肯定的數字,但600億也并非空穴來風。 據悉,對上述基金,將由證監會牽頭成立專門管理機構進行管理。據透露,基金的注冊資本可能上100億,由財政部撥付,主要來源于此前由中央登記結算公司收取的新股發行申購資金節假日凍結期的利差資金。(目前在財政部專有帳戶下,該部分資金規模已近百億)。 而傳聞中的央行再貸款則將由該基金管理機構出面向央行申請,目前再貸款數額目前仍不確定。此外,證券公司上繳的會員費也將是未來基金的重要資金來源。 據悉,有關“證券投資者補償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已形成初稿,央行、證監會與財政部已進行多次討論,但目前在一些關鍵問題比如財政的出資額度等問題上仍有較大分歧。近日,三方還將就《暫行辦法》進行進一步討論,以期最終定稿,最終辦法還需報國務院批準。 《暫行辦法》將對基金的資金來源、用途、托管、申報程序及監管辦法等具體細節作出專門規定。 對于此前傳聞中的600億資金將用于彌補券商在“中證登”的欠庫和透支。中證登有關負責人透露,能夠到中證登帳戶上的資金估計只有200億左右。 600億再造監管體系還有待觀察 設立投資補償基金最初討論始于今年年初,監管部門在處置“問題券商”鞍山證券、新華證券、南方證券時,為防止投資者擠提保證金,央行不得不直接拿出15億、14.5億和80億再貸款用于彌補客戶保證金缺口,而今年央行及中央財經為爆出問題的閩發證券、漢唐證券以及德隆的三家證券機構買單的成本可能更高。面對這些已關閉、撤消或行政接管的證券公司,央行再貸款獲得償還的可能性極小,最終損失仍將由國家承擔。 而一旦這些個案成為行業的普遍行為時,央行和財政部不得不考慮券商退出市場的成本。顯然,國家財政不可能承擔無限風險,而投資者補償基金的成立,一方面可以鎖定券商退出成本;另一方面也為監管部門果斷關閉破產證券公司提供依據,使監管部門在處理問題券商時不再“投鼠忌器”。 據悉,證監會正在制定中的《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中明確規定證券投資者補償基金“用于依法設立的券商破產、關閉或撤消時,賠償其客戶資產因證券公司非法動用所遭受的損失,如投資者證券保證金損失,及國務院批準其他用途。” 該條例還明確, “基金資金來源于證券公司交納的會員費用;捐贈資金;依法募集的其他資金。”而依法募集的資金則包括財政撥款和中國人民銀行的再貸款。 針對券商的大面積問題集中爆發,上半年證監會機構部一分為二成立“機構風險處置辦公室”(下稱“風險辦”)專門負責“問題證券公司”的處置,原機構部副主任陳共炎擔任負責人,三年前從機構部遠赴廣東的廣東證監局副局長姚峰重回證監會,擔任風險辦副主任。目前“風險辦”下設三個處,編制15人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負責人姚峰以較強的業務能力在會里口碑甚好,在廣東任職期間姚曾撰文直言證監會“長期以來,在證券市場發展的問題上,常常處于被動狀態,常常被市場推著走。包括從證券監管機關的設立、證券法規的實施、證券危機的處理等等,都落后于市場。究其原因,多種多樣,但有一點是根本的,就是我們在證券市場如何發展的問題上,一直缺乏前瞻性的戰略思維,沒有一個科學、合理的發展綱要。”可以說,姚峰履新“風險辦”也算水到渠成。 有消息稱,即將成立的“投資者補償基金”管理機構很可能以“風險辦”為主體設立。 不過,證監會內部對此也多有詰責,相當一部分人士認為,在證監會各部門權力下放逐步市場化的同時,只有機構部的權力在逐步上收,機構擴編。從券商資格準入,到證券公司的內控機制,甚至一些問題券商的逐筆資金流向都需要機構部點頭。而另一方面,證券公司落敗至今日,卻無人追究監管失察的責任。 證監會一位官員稱,“基金”最終以何種形式為券商買單現在還不清晰,但600億能否完成券商監管體系的再造還有待觀察。這位官員說,由于管理層已明確為客戶保證金兜底,目前已有券商將委托理財的窟窿通過隱密手段轉移為客戶保證金漏洞,“最后,600億很可能根本打不住。” 30家券商面臨出局 無論是此前傳聞中的23家高風險券商名單,還是隨后的63家風險券商名單。毫無疑問的是券商的煉獄時代已真正來臨。 一家在業內享有較好口碑的中型券商在當前的困境下提出兩大戰略,想籍此躲過此劫。“一是要匍匐前進,以免被亂槍掃中,二是潛入水底。”該中型券商的負責人形象描述,“目前大部份券商都已步入深水區,多數券商水已淹到脖子根,我們要做的是潛入水底,憋足氣,直到退水一刻。” 這位負責人還表示,由于證券機構或多或少都存在挪用客戶保證金、委托理財和國債回購的問題,監管部門在處理問題券商時很可能“處理一家,傳染一片”。 他解釋說,由于通常情況下,投資機構往往會選擇幾家券商理財,如果其中一家券商被托管,則投資機構可能會迅速撤回在其它券商處的委托資金,由此直接影響券商的資金流動性,甚至導致資金鏈斷裂。“可以說,每一家券商的退出都將牽家數家券商的敏感神經。” 盡管很難說清目前券商的資金窟窿究竟有多大,但據透露,9月份券商的自查讓監管部門基本掌握了券商的大體情況。 中國證券業協會有關負責人透露,盡管券商面臨整個行業的問題,但作為監管部門還是應該力保中間大頭,據他透露,管理層對退出券商的數目基本持30家左右的態度,而對一些資質尚好的10家左右券商將放開手腳,讓他們從事一些創新業務。 全新“券商監管體系”呼之欲出 業界評價,“投資者補償基金”類似銀行的存款保險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鎖定關閉、破產證券公司的社會風險及成本,“基金”的設立,為下一步監管部門按市場化的方式關閉、破產證券公司創造了條件。隨著投資者補償基金的建立,令市場所恐慌的“保證金有限賠付”也正逐步成為現實。 11月初,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銀監會和證監會發布《個人債權及客戶證券交易結算資金收購意見》,明確在存款保險和證券投資者保護制度建立前所形成的個人儲蓄存款和客戶證券交易結算資金,國家將全額收購;而對2004年9月30日前形成的其它個人債權,本金10萬元(含10萬元)以下的全額收購,超過10萬元的,超過部分九折收購。 一位參與該辦法制定的人士稱,最初方案對超過100萬的個人債權是以五折收購,證監會出于市場穩定考慮力挺9折收購。由于意見也明確這是在存款保險和證券投資者保護制度建立之前的一個“過渡方案”,隨著證券投資者補償基金的建立,可以預見今后對證券保證金國家很可能將不再全額賠付。 對此,巴曙松警告說,在證券公司沒有建立相應分類管理及預警機制之前,如果“基金”對被清算證券公司的客戶保證金不再全額賠償,而是限額或按比例賠償,這對投資者而言是不公平的。因為,目前投資者很難判別一家證券公司的優劣。 2002年底,尚福林自執掌證監會以來在股市的節節挫敗中備受“無為而治”的市場詰責,而在其“無為而治”的背后,2003年以來,證監會提高IPO門檻、推行保薦人制度、改革發審委、修改《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實行IPO“詢價制”……幾乎“重塑”了十多年以來的上市體系。之后,證監會一邊推出證券公司創新試點,建立以資本充足為核心的監管體系,一邊打造券商的退出通道。雙管齊下之下,一個全新 “券商監管體系”幾乎已呼之欲出。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