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億美元額度填不滿QFII胃口 瑞銀謀求直接入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13日 11:18 中華工商時報 | |||||||||||
本報記者 董硯龍 國際金融“大鱷”瑞銀集團進入中國市場的腳步顯然正在加快。8月,瑞銀集團北京分行正式對外營業;9月,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瑞銀增加2億美元的QFII投資額度。然而,一切也許剛剛開始,有跡象顯示,瑞銀集團現階段還將更進一步擴大在中國內地的業務范圍。
“瑞銀可能還將會在資產管理和證券承銷方面與國內機構成立合資企業”,瑞銀集團亞太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譚信樂(Rory Tapner)12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透露。 據了解,瑞銀從1985開始參與中國內地的金融業務,并于1989年在北京、上海設立辦事處。2003年5月,瑞銀集團成為在華首家取得QFII牌照的境外投資者,目前其已擁有8億美元也是QFII中最大的投資額度。 “此舉無疑將使瑞銀在中國的QFII證券投資、外匯業務開始的銀行服務與合資證券公司這3部分的業務架構清晰的展現出來”,國內機構的有關業內人士評價到,“繼高盛成立合資公司從而實現曲線進入中國證券市場后,瑞銀的表態也許已經透露出其將會有更大的動作,這也符合其一貫的風格。” 這一切動力似乎都源自于對中國市場前景的看好。正如瑞銀集團北京分行行長金紀湘對本報記者表示的那樣,“瑞銀集團在中國開展業務接近20年后,對中國市場的長期發展充滿信心。” 雖然目前我國資本市場尤其是證券市場陷入了幾年的低迷狀態,但這似乎沒有影響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熱情。在一定程度上,瑞銀加速進入中國市場似乎也折射出了現階段外資看好中國市場的心態。 “中國的資本市場已經落后于經濟的發展”,譚信樂顯然不同意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太快的看法,他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的監管機構非常清楚資本市場下一步的發展方向。瑞銀支持中國資本市場一些規則進一步的改進。 對于目前國內證券市場的擴容問題,譚信樂頗有信心的表示,中國市場應該是可以經受住擴容帶來的考驗的。就像其他國家的市場一樣,相信中國管理層也一樣有能力控制好上市的進程。他進一步解釋到,我們不會看到4、5家大型國有企業同時上市,因為無論是在英國、還是歐洲其他國家或是拉美等進行股份制改造的國家,都可以控制交易流的數量,以確保當地市場可以消化新公司上市的壓力。 但是,譚信樂也特別指出,從目前QFII的規模看,其仍然不是中國資本市場重要的一員,QFII投資額度的增加也不能夠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救星。要解決這個問題最重要的是要實現市場的供需平衡。 在談到引入QDII的時機是否成熟的問題時,譚信樂認為,目前QDII可以進行小規模的試點,但不要擾亂其他方面的發展,至于正式引入QDII還要取決于市場的發展。“隨著資本市場的進一步發展,資本需要雙向流動,使投資需求得到雙向化的組合。目前QFII的規模就不是很大,如果QDII進行小規模的試點,相信也不會對市場造成很大影響”。 目前,國內的法規還不準許外資金融機構在國內獨立開展資產管理和證券承銷等方面的業務,因此,如此看好中國市場的國際巨頭要想開展這些方面的業務也就必然要通過建立合資企業的方式來進行。 “在資產管理和證券承銷這兩個方面,我們都看到了中國市場當中存在著巨大的機遇”,譚信樂表示,“但是由于目前國內的法規還有一些障礙,因此在中國開展這些業務必須要建立起和當地機構的合資關系”。 譚信樂預計,尤其是在證券承銷方面,中國國內的市場發展速度將不會放慢,中國有能力為自己的發展提供融資。從這一點來說,中國資本市場經過一個時期發展后,將會非常類似于美國和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資本市場。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