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志國的國有股減持方案簡介
針對國務院減持方案中國有股以市價減持這一不合理的定價方式,北京邦和財富研究所所長韓志國提出了他的解決方案:以凈資產—權數定價方案。
在韓志國的方案中,國有股減持的價格是以凈資產值為軸心。之所以選擇以凈資產
為軸心,韓志國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1)凈資產值是國際上公認的和通用的衡量股票價值的標準。
(2)國有股在進入市場時,就是以評估后的凈資產值來折價入股的。
(3)凈資產值就是上市公司中的股東權益。
(4)以往的國有股轉讓都是按凈資產值進行的。迄今為止,在我國股市上發生的最大的也是最成功的一起國有股減持案例是1999年底申能股份經財政部批準而進行的10億股國有法人股的回購,其回購價也是按經審計的1999年中期調整后的每股凈資產2.51元進行的。
(5)按凈資產值減持符合市場實際。根據中國證監會提供的資料,截止到2001年10月底,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的總股本為5115.26億股,其中,國有股為2349.22億股,占45.93%;法人股為942.55億股,占18.43%;加上其他未流通股,非流通股總計為3347.68億股,約占上市公司股本總額的65.44%。如果按2001年中期滬深兩市每股平均凈資產值2.60元計算,那么國有股的減持需要6107.97億元資金,法人股的減持需要2450.63億元資金,全部非流通股轉為流通股總計需要8703.97億元資金,相當于2001年10月底流通市值14560.16億元的59.78%,這樣的資金規模,市場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按照市價減持,那么按照2001年10月底滬深兩市流通股平均每股8.24元計算,全部非流通股轉為流通股總計需要27584.88億元資金,相當于2001年10月底流通市值的1.89倍,這樣的資金規模,市場顯然是難以承受的。
(6)按凈資產值減持與市場預期吻合。綜合以上幾點,他認為以凈資產值來作為國有股減持的定價依據,并不像有些人所說的那樣是主觀定價和人為定價,而恰恰是尊重歷史、尊重現實的市場定價。
在韓志國的方案中考慮到凈資產值只反映企業的帳面價值而沒有考慮到企業的內在價值即盈利能力,而盈利企業與虧損企業的凈資產含量實際是不同的,并且盈利水平高的企業與盈利水平低的企業的凈資產值的變化也會大不相同,因此,基本思路應是:在凈資產值的基礎上,再乘以上市公司前三年的平均凈資產收益率,進而得出國有股、法人股和其他非流通股的減持價格。乘以權數以后的凈資產值既包含了股票的帳面價值,又包含了股票的內在價值即盈利能力,甚至還包含了股票的市場價值的因素,因為盈利能力本身就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同時,把凈資產收益率作為權數考慮進來,也符合管理層和市場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與發展前景的評價基準。舉例來說,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凈資產值是2.50元,前三年的平均凈資產收益率是10%,那么這家公司國有股、法人股和其他非流通股的減持價格就是:2.50元×1.1=2.75元;相反,如果這家上市公司前三年的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8%,那么這家公司國有股、法人股和其他非流通股的減持價格就是:2.50元×0.92=2.30元。
韓志國認為,任何方案都有其優勢也有其劣勢,而凈資產—權數定價方案與其他方案相比,有三個機制上的明顯優勢。
第一,此方案的最大特點是簡單、明了、易操作,可以把所有變數都轉化為定數。
第二,此方案只是定價方案而不是具體的操作方案,因而留出了比較大的市場操作空間和市場選擇空間,各上市公司都可以根據這個定價原則來制定各自的配售、回購、縮股、權證甚至股轉債和股轉股(普通股轉為優先股)等各種各樣的操作方案。這樣做,既符合市場經濟和股份經濟的企業自主原則和投資者選擇原則,又符合政府進行功能歸位和角色調整的要求。
第三,此方案是最可能實現整個社會"多贏"的方案。按照此方案進行國有股、法人股和其他非流通股減持,最大的贏家是社會、市場和上市公司。
韓志國指出,以凈資產值為軸心來進行國有股、法人股和其他非流通股減持,并不存在6500萬股民吞食13億人民利益的問題。其一,按凈資產值進行減持已經300%-400%地高于國有股的持倉成本,市場的投資者已經為社會作出了重大貢獻;其二,我們的市場是一個開放的市場,如果誰認為這種減持是有利的,那么他隨時都可以加入進來,成為股票市場的投資者;其三,市場如果有利益,那就應該首先由投資者獲得,因為股東優先原則是股份制經濟的一個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則,國有股減持也不能違反這個原則;其四,國有股減持是有償進行的,國家從中收回的巨額資金可以用于公共政策目標,從而使全體人民受惠;其五,國有股減持乃至最終退出競爭性領域,將改變資本市場與上市公司的扭曲狀況,提高企業的競爭實力、盈利能力和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這必將大大提高國家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
|